-
日期: 2025-11-04 | 来源: 大纪元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王赫评论文章:中共“十五五”与以前的几个五年计划相比,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关于国内外环境的判断,放弃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法(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而是称“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当然,这是沿用了2022年10月“二十大”报告中的表述。可问题是,2020年10月中共制定“十四五”时还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怎么仅仅过了两年,“二十大”报告就有了新提法呢?
要知道,2020年,即使处于第一任期最后一年的川普已在与中共开打新冷战,中共也仍判断还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2021年初,习近平得意洋洋地称“东升西降”,“可以平视世界”。而且,2021年1月拜登上台后,调整对华政策,战术进攻战略后退,中美危机状态暂时解除;可中共怎么于2022年10月的“二十大”上反而对国内外环境的判断更悲观了呢?
这时引发广泛关注的,是2022年9月,即“二十大”前夕,隶属中共国安部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副院长傅梦孜发文,修改了“东升西降说”,称“国际力量格局消长态势未变,但东升西降态势趋缓,西强东弱的现状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显然,鉴于话题的重大和其身份的敏感,这不是傅梦孜个人的观点,而是体现了当局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判断,有意在“二十大”前夕放风。
傅梦孜为什么在其《全球安全倡议:应对挑战的中国答案》一文中称“西强东弱的现状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呢?他讲了两点。一是美国并没有衰弱,从1980年到2018年的近40年内,美国的GDP占世界的比重一直维系在25%左右,个别年份如2000年上升到32%左右;除了中国缩小与美经济规模差距外,美国与欧、日、俄等大国的差距在加大。一是新兴市场几年来增速都在趋缓,而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西方GDP超过世界一半,其在全球经济上的主导地位还可维持一段时间。
中共“十五五”与以前的几个五年计划相比,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关于国内外环境的判断,放弃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法。示意图。(ek Berry/AFP)
傅文发表之后的这三年,“西强东弱”似乎更加突出。例如,就中美经济规模对比而言,差距不再缩小,相反在扩大,中美攻守易位。中国GDP相对于美国GDP,2021年达到峰值,为77%;之后一路下滑,2024年已降到了64.86%。2023年以后“中国经济到顶论”在国际上流行起来。拜登称中共是一枚正在“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
川普再主白宫后,对中共强硬出击,美中关税战2.0可比关税战1.0激烈多了。关税战1.0,美中打打谈谈一年多,最终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可中共却不遵守。这次,川普改变战法,不再急于达成正式协议,而是进行暂时休战,通过一轮轮的谈判来延长休战期,这等于将中共吊起来了。
而且,与关税战1.0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关税战1.0达成协议后一年,美国政府更迭,川普就下去了;这次,川普一上台就开打关税战2.0,可以跟中共一直打4年,可以一直监督中共执行暂时休战的条款,中共无法像上次那样钻空子了。
如傅文所认为的,“世界政治集团化、阵营化日见清晰,至少在大国层面,美西方与非西方对峙态势已然表露。”傅文明确称中共与美国和西方的对抗,是“全方位的、全域型的、分道扬镳性的”。这意味着承认中共对西方的战略欺骗彻底失败。美西方不可能再扶持中共发展了,相反,美国还把中共界定为最大的战略敌手。在这点上,拜登和川普是一致的,这也是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战略的根本性转变。
中共对实力最敏感,对中美实力对比态势最看重。而美中关系的上述演变,也驱动着中共的国际处境日益恶化;美中关税战的开打,美西方对中共的“去风险”甚或“脱钩断链”,更是深刻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