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4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因为扇耳光比赛完全专注于攻击人们脆弱的头部。在比赛中,参赛者的头颅要承受来自侧面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会让柔软的脑组织在头骨内摇晃、旋转,极易造成脑震荡。在不允许防御和闪躲的情况下,比赛允许选手佩戴的护具也仅有护齿与耳塞两种,这些道具都对预防脑损伤毫无作用。
反复脑震荡带来的脑损伤和接受重击后带来的面部神经损伤,共同构成了医学界人士对于该项赛事的担忧。
这些来自医学界的质疑显然没能挡住白大拿将耳光力量这项赛事壮大的决心。而赵鸿刚、丁苗等中国选手参加,正好满足了白大拿的野心。
赵鸿刚被KO瞬间 图/视频截图
虽然在比赛中,最终KO赵鸿刚的对手阿曼塔耶夫多次疑似犯规,出现击打不合规位置、防守中缩脖等行为,但裁判依然将赵鸿刚判负,这让不少赵的粉丝表示不满,认为裁判没有及时警告对手,导致赵鸿刚失利。
即便如此,对手和赵鸿刚出手时,展现出来的巨大差距,仍然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发力模式与身体差距明显
赵鸿刚此次的表现,让不少网友想起了老同志马保国,相比起老同志口中的“大意了,没有闪”,赵鸿刚唯一做对的事情可能就是在比赛中“扛住了,没有闪”。
赵鸿刚被击倒在地 图/视频截图
和“闪电五连鞭”相比,通背拳显然不是假把式,但它不一定适用于抽嘴巴大赛。
赛后,不少格斗业内人士公开表示,赵鸿刚的发力模式有缺陷,只依赖肩膀的力量,而专业选手则是靠腰胯驱动发力,二者的力道层次完全不同。
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短视频中,赵鸿刚训练“对手”多为板砖、扳手、西瓜,这样的物体承受力量的反馈和人是截然不同的。与此同时,较低的体脂率也导致赵鸿刚面对掌掴的时候缺乏脂肪的缓冲保护。
不仅如此,专业的格斗运动员会在比赛称重和临场之间把体重控制到非常极限的水平,选手的临场体重通常比称重时高6-14公斤,主要因脱水降重后水分重新分布导致。从比赛现场看,赵鸿刚的对手显然经历过极限的体重恢复,而赵鸿刚则显得对这样的情况准备不足。
从过程来看,赵鸿刚不仅准备不足,也缺乏应对相关比赛的经验。训练和比赛的脱节造成他在赛场上显得“不堪一击”。
此前,官方消息称,赵鸿刚与抽嘴巴大赛签下了5场合同,后续比赛是否还会继续进行尚未可知。
作者:丁文元-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