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4 | 来源: 林辉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按照《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中的说法,毛岸英赴朝,是毛泽东做出的一个安排,其出发点一是表示带头,二是为了毛岸英的“将来”,而毛岸英的身份是彭德怀的俄文翻译,这样既可以保证其安全,又可以掌握核心情况,同时去的时间是“多则半年,少则三月”。毛的安排不可谓不周详。
炫耀身份
毛岸英前往朝鲜志愿军司令部,身份本来应该是保密的,但他基本逢人便说自己的父亲是谁毫不忌讳。此外,他平时腰里经常挂着一支小手枪,遇到人问时,就拔出来说“这支手枪有点来头,是斯大林赠送的呢”。如果有人询问,他就会讲述自己在苏联的经历,包括参加苏军,受到斯大林的专门接见,斯大林送他手枪并问他为什么不找个苏联姑娘做妻子等。其喜欢炫耀的个性由此彰显。
不过,按照《毛岸英在朝鲜战场》所言,毛岸英在苏联的经历也没有什么可吹嘘的。因为毛的缘故,他才被破例授予中尉军衔,并进入苏军培养高级参谋人员的最高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毛岸英被任命为坦克连指导员,参加了苏军的大反攻,而这已经是1944年底或者是1945年初了,离苏军攻克柏林不到半年。其军事生涯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对彭德怀等何等“无畏”
毛岸英虽然以彭德怀的翻译身份进入朝鲜战场,但其毛太子的本性却不时流露,对彭也是毫不畏惧。比如他在与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的谈话中称彭德怀为“彭老头”;在与彭德怀下棋时,经常为悔一步棋而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曾有回忆录描述,毛岸英曾当场说“他M的彭老总你又悔棋啦”,彭则笑呵呵的赖帐。
最为典型的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中记录的这样一件事: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主持第一次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实为最高作战会议。会上彭发火痛骂了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后,开始部署第二次战役的打法:“我的意见是先退,我们的主力从现阵地后撤三十至五十公里,让麦克阿瑟以为我们怕他。这样,他就会更猖狂,造成前军突出,我们就可以寻隙穿插,分割包围……”这时,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毛岸英“离开会议桌直走到彭德怀对面,指著作战地图慷慨陈词:‘我看应该向南进攻!兵书上说: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敌人不是跑了吗?不是败了吗?我们为什么不乘胜追击,而要后退呢?’”
所有的与会者都大为诧异,私下议论说“那个小翻译胆子不小,竟敢在彭总发火的时候说三道四,这样重要的会议,哪有他讲话的资格?”此时的毛岸英,显然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秘书兼翻译,而把自己看成了毛的钦差。
蛋炒饭送了毛太子的命
毛岸英好睡懒觉,常常在天亮后起床。这与司令部制定的防止空袭的规定显然有冲突。规定是:一是天亮前一定要吃完饭,二是天亮后不准冒烟,三是都要疏散防空。彭德怀也强调“你们这些年轻人要注意防空,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该进洞而不进洞的是纪律问题”。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又一次晚起,没有吃上早饭。“躲在防空洞里的毛岸英伸头看了一下天空,还不见飞机的影子……此时已是饥肠辘辘了”。10点过后,毛岸英对机要参谋高瑞欣说要回作战室,高说“等一等吧,警报还没解除呢”,毛岸英说“不用怕!我看飞机一时来不了,就是来了,哪会偏偏炸中这个地方。当年国民党的飞机经常轰炸延安,可爸爸忙于工作,就是不进防空洞……不也没事嘛!爸爸的榜样,儿子不学谁还去学。”说着毛岸英已经冲出了防空洞,高瑞欣等只好跟着他到作战室做蛋炒饭。
可惜毛太子的运气很差。11点多,美军四架B-26轰炸机掠过大榆洞上空,马上又返回,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准确的命中了作战室。这是否是因为看到了毛岸英热饭的炊烟,不得而知。据幸存者成普事后说,“当时毛岸英正在炉子旁吃东西,我在门外看到飞机正在扔炸弹,就喊快跑,可是毛岸英和高瑞欣都钻在桌子底下躲炸弹……要是早跑出来也许就没事了。”
最终,毛岸英和高瑞欣死于空袭,而祸首正是毛岸英违反防空纪律。这一天是毛岸英来朝鲜的第34天,其28岁的生命也戛然而止。
当天夜里,由彭德怀署名的“绝密”电报发往北京,向毛报告毛岸英死去的消息。如果毛岸英不死,中国是否也会变成如同朝鲜金氏王朝般的毛氏王朝呢?好在历史没有让这个“如果”发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