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5 | 来源: BBC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特朗普 | 字体: 小 中 大
成功大学李政翰则向记者表示,若以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所示,事实上中国以外不少国家也有相当丰富的稀土蕴藏量,故若要进行稀土资源的开采,可尝试与其他国家建立多元化的稀土供应来源,以透过国际合作降低供应风险。但李教授也向BBC强调,问题仍存在于技术与设备供应上,因为目前大多成熟的稀土提炼、分离与纯化制程仍被中国把持,故即使有稀土资源,可能仍就不得其门而入。
彭博社称,中国拥有稀土加工的先进技术,而且正竭力保护这些技术不会外流。美国需要在稀土技术上找到变通之法,“就像中国一直在做的”。并称其中一点包含投资技术及移民人才,而非一股脑地防堵移民。
此外,替代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也被认爲可以降低对特别稀土元素的依赖。李教授举例,譬如各国也正在竭力发展无稀土或低稀土含量的磁性材料,主要开发产品是不含稀土高性能永磁材料(主要以锰为主),这是极具潜力的“无稀土永磁材料”。又或者,透过资源循环的方式,从钕铁硼磁铁、废弃萤光灯管、LED灯与石油炼制工业的催化剂中循环回收钕、镝、钐、钇、铕、铈、镧等稀土元素。
不过,李政翰向BBC中文补充称,虽然这些废弃物皆可透过提炼冶金中的技术,回收及循环使用其中的稀土资源,但可能会面临纯度不足与成本较高的窘境,“但对于没有稀土资源的部分国家来说,若可以在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政策支持下仍有机会在这场资源战争中找到突破口。”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稀土”并非因为其稀少性而称,主因是这些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相当分散,故很少有稀土元素富集到容许商业开采的程度。
最后,更棘手的问题是环境成本。专家称,各国在未妥善处理污染管控之前,往往不会贸然开挖稀土,因为此产业耗费庞大的环境成本。对此,章乐汉教授向BBC中文解释,美国需要对稀土供应链的这些环节进行巨额投资,但一些环节最好是在美国以外的国家,让其他产业链的国家能一起承担可接受的环境成本。
章乐汉还强调,另一巨大的缺失环节是这些材料的“终端市场需求”。他认为美国国防用途相较于电池和电动车的庞大市场,仅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美国其实更需要强健的电动车产业,才能吸引这些材料的投资。他认为,特朗普政府似乎不理解这种关联性,对美国电动车产业极度不友善,直接阻碍了实现强健国防供应链的努力。
“必要震撼”
中国和西方在稀土大战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区域政治博弈,宛如半导体晶片战的翻版,稀土作为半导体与高科技电讯产品的重要基石,折射出美中大国的激烈竞逐。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报告指出,这场竞争是高科技优势的角力。这是因为,如果稀土是用来制造晶片磁头或5G天线,中国的垄断似乎等同于晶片禁令的“软刀子”。
如同美国向华为祭出晶片禁令,北京的稀土出口管制威胁苹果与台积电,这是中南海对西方的“严正警告”。举例来说,欧盟当下对中国重稀土的依赖达95%,若美中贸易战在稀土战上打成“焦土战”,德国经济核心的汽车业将面临瘫痪。
但是,《纽约时报》报导也表示,与特朗普会面后,北京决定暂缓10月的管制措施,可能是意识到中国低估了该措施对西方产业基础的冲击力度,亦可能挫伤中国希望作为全球经济“可靠供应方”的声誉。
分析美中稀土战的未来走向,“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员陈凯欣(Kyle Chan)博士向BBC中文强调,美国与全球盟友合作潜在的挑战在于信任与稳定性,因为当这些国家同时面临美国关税冲击及政策不确定时,建立稀土联盟将更为艰难,过去美国在关键矿产联盟上的努力仅止于初步讨论,尚未见显着进展。-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