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5 | 来源: 果壳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卡尔霍恩老鼠“围城”的早期设计之一 | Scientific American
在日渐拥挤的“围城”中,老鼠的社会彻底崩溃。正常的求偶仪式消失不见,只剩下暴力而疯狂的交配;同类之间的争斗变得异常血腥,凶狠的老鼠咬断彼此的尾巴,用门牙让对方开膛破肚;老鼠母亲不再筑巢,它们抛弃幼崽,甚至攻击自己的孩子。在部分实验中,老鼠幼崽的死亡率甚至飙升到了96%。
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从卡尔霍恩的实验记录中,我们可以找到详细的答案。
第25号宇宙
卡尔霍恩将他建造的老鼠“围城”命名为带有不同编号的“宇宙”——在这其中,最着名、观察最完整的是第25号(Universe 25)。
25号“宇宙”是一块用金属板围起的方形空间,其中设置了256个巢箱。这里食物、水与筑巢材料全部供应充足,可供数千只小鼠同时居住。1968年7月9日,4对健康小鼠入驻了这个“围城”。在不到5年时间后,这些小鼠的后代就全部灭亡。
卡尔霍恩与“25号宇宙”。这里的老鼠数量峰值达到了约2200只,但老鼠种群最终走向了灭亡。| Yoichi R. Okamoto
实验刚开始时,情况看起来并无异常:老鼠们在不同的角落安顿下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104天后,第一批幼崽诞生,老鼠数量开始迅速增长。
到了第315天,老鼠的数量增长显着减慢。此时,“围城”内约有600只老鼠,距离理论上能承载的上限还相差很远,但老鼠的异常已经开始出现。
在“围城”中出生的老鼠后代已经长大,但可供它们占据的领地却所剩无几。在自然界,无法得到领地的老鼠原本应该离开家乡,到其他地方生活——但在封闭的“围城”中,它们却无处可逃。
这些“多余”的雄性老鼠聚集到了“围城”底部的公共空间。它们渐渐脱离了正常的社会活动,只是沉默地挤在一起,并且经常陷入疯狂的相互攻击。与此同时,“多余”的雌性则躲进了位置偏僻的高层巢箱当中。
无处可去的老鼠引发了巨大的混乱 | John Calhoun
与此同时,那些占据了有利领地的老鼠生活同样受到严重干扰。守卫领地的雄性被过多的外来者不断侵扰,它们筋疲力尽,甚至彻底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养育幼崽的雌性不得不亲自应战,它们因此变得攻击性过强、行为混乱,进而连累了自己的孩子。老鼠母亲开始攻击自己的孩子,或是在转移阵地时将它们遗弃,老鼠幼崽的死亡率大幅上升。
幸存的老鼠幼崽在没有正常社交互动的“荒漠”中长大,它们没有学会任何成年老鼠应有的行为。在高墙之内,挤满小鼠的地板呈现出一种奇怪的沉寂。这些老鼠身体挤在一起,但却没有任何交流。-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