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6 | 来源: 国家地理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为了推行这一禁令,山上专门设置了守卫和检查站,一方面管理朝圣者,另一方面严格禁止女性进入特定海拔以上的区域;一旦有人违反,要么被劝退,要么会受到惩罚。
一代又一代的富士讲女性,只能在远处向富士山祈祷:她们在山脚下修建神社,通过男性传递自己的心愿;还有人建起“富士冢”(Fujizuka)——也就是小型的、可攀登的富士山复制品,用这种方式象征性地完成登顶。
即便如此,还是有部分女性不满足于这种象征性的攀登。正如宫崎文子在书中所写:“只要有机会,女性朝圣者就会想方设法往山的更高处爬”,公然对抗禁止她们登山的律法。
“高山辰未必是唯一一位为女性争取登顶权的人,”安布罗斯说,“她所信奉的宗教,在男女关系的理念上或许有些特别,和当时主流的观念不太一样。”
高山辰登山时由三名男性陪同,她通过剪短头发、乔装打扮,成功避开了他人的注意。
高山辰的反抗攀登
直至今日,富士山依然以近乎完美的对称姿态,矗立在日本本州岛中部的平原上,山峰直插云霄,海拔超过3776米。黎明时分,光线缓缓铺满山体,穿过成片的雪松与松林,再往上,便是火山碎石与矿渣遍布的区域。山顶附近空气稀薄,即便到了夏天,沟壑里也还残留着霜雪。
1832年10月末,登山季眼看就要结束,高山辰踏上了她的登山之旅。据《高山辰子相关资料》——这部收录了与高山辰相关的历史记录和教派文献的合集记载,她从吉田口出发,同行的有五位男性:三位同门弟子、一位挑夫,还有带队的68岁富士讲神职人员小谷三志(Sanshi)。
三志愿意带她登山,在当时是很不寻常的事——那个年代,大多数教派领导者都严格遵守“女性禁令”,只有教派中一小部分敢于发声的人,主张允许女性有限度地进入山体。
那时的高山辰24岁,留着齐眉的短发,举止端庄得体。
记载中提到,她穿了一件“辨庆式带角和服”,面料粗糙、颜色深暗,款式是宽肩紧腰的设计。 他们在黎明前就出发了,当时的空气又冷又干,刮在脸上像针扎一样。一行人都穿着草鞋,脚上裹着好几层棉质足袋——这种袜子本就是为搭配草鞋设计的。
每个朝圣者随身携带的东西都很少,只能系在腰间:用布包好的饭团、印有富士讲教派印章的护身符(用来驱邪避灾),还有一块打火石。
走到第五合目时,他们停下来过夜。等第二天早上醒来,眼前的世界已经一片雪白——原来夜里下了一场大雪。
《高山辰子相关资料》中转载的一份富士讲编年史里写道,一行人“在厚厚的积雪中艰难穿行”,前面的路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被雪盖住,根本辨不清方向。狂风呼啸着,扯破了他们的衣服,也冻得他们脸颊生疼。
几个小时后,山顶的鸟居大门终于在迷雾中露了出来。在神道教的传统里,鸟居是凡间与神圣世界的分界线,看到鸟居,就意味着已经踏入了神圣之地。
登顶的那一刻,没有任何隆重的仪式,只有一位穿着男装的年轻女子,在1.2万英尺的高空缓缓低下了头。富士讲的记录里,也只简单写了一句:“龙年出生的女子,于龙年登上此山。”
三志把这次登顶的经历写在了一份卷轴上,这份卷轴如今保存在新宿区上落合高山家族的富士讲档案里,是少数能证明高山辰这一开创性壮举的现存文献之一。
尽管富士山的 “女性禁令”最终被废除,但这一结果源于现代化进程,而非道德层面的考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