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7 | 來源: 央視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馬斯克 | 字體: 小 中 大
當地時間11月6日下午,特斯拉年度股東大會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落幕。外界高度關注的會議焦點——有關馬斯克的2025版薪酬績效方案,盡管會前遭遇挪威主權財富基金等的反對,但最終獲股東高票通過。根據該方案,如果馬斯克能夠實現壹系列規定的運營目標,他將獲得最高1萬億美元的獎勵。
這絕非壹次普通的年會程序投票。它既承接了特拉華法院撤銷馬斯克2018年巨額期權計劃的風波,也關乎特斯拉未來在自動駕駛、機器人和AI賽道上由誰掌舵、如何激勵,甚至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格局等問題。
輿論普遍認為,該方案在股東大會獲批,展現了股東們對馬斯克帶領特斯拉進入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主導的新時代的信心,也體現了在“創始人稀缺”與“制度約束”之間,資本最終選擇了前者。
“史上最貴”薪酬被判撤銷:法院為何推翻2018版馬斯克績效方案
若要理解本次馬斯克薪酬方案獲得通過的意義,就必須回到2018年。
2018年,特斯拉董事會為馬斯克設計了壹套跨度拾年的績效期權:不發工資、不發現金,全靠分12檔解鎖的期權,每壹檔需同時達到對應的市值與運營目標後才能兌現。當年股東大會對此投票贊成,媒體稱其為約560億美元的“史上最貴”激勵。
但是,特斯拉股東理查德·托內塔隨後提起訴訟,訴指董事會在流程獨立性、信息披露與定價公平上失職。該案在特拉華衡平法院歷經漫長取證與伍天庭審後,法院於2024年1月作出長達數百頁的判決,以最嚴格的“完全公平(Entire Fairness)”標准審查後,認定薪酬制定過程受到馬斯克“實質控制”,且獨立性與信息披露不足;被告未能證明程序與價格均公平,故裁定撤銷該授予。通俗講,法院認為董事會在與馬斯克相關的薪酬決策中未盡受托義務,這份“史上最貴”獎勵因此不能生效。
那為何2018年薪酬方案已由股東大會投票通過,2024年仍會被推翻?關鍵在於,法院認為2018年股東大會的投票不是壹次“幹淨”的同意。所謂“幹淨”,就是要把有利益的人請到壹邊,把沒利益的人請到另壹邊,讓他們在所有信息攤開後自己做決定。也就是,可能得好處的人請先回避,之後把錢有多少、怎麼分配、誰參與分配、風險替代方案等問題向不占便宜的普通股東說清楚,再由他們在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投票。做到這兩點,法院才會將其視為壹次正常、幹淨、合規、可被尊重的決策。但本案中,法院認定2018年股東大會信息披露不到位,這張同意票“不幹淨”,因此判“撤”。
針對裁決,馬斯克強烈不滿。特斯拉公司則在2024年年會發起對2018年方案的“再確認”投票,並決議將注冊地遷至得州。但這些公司層面的舉措並不能自動推翻特拉華法院的生效判決,上訴與後續司法程序仍在獨立推進。
“天價薪酬”被判無效 各方考量自有道理
站在董事會與支持者視角,這類“只給股、不給現”的極限績效獎勵包,目的在於將CEO與遠期成果進行強綁定,只有達到發展業績目標才能拿到獎勵,不達標就拿不到。對特斯拉而言,遠期成果的關鍵詞是全自動駕駛(FSD)、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人形機器人(Optimus)等。如果這些項目真正落地,股東增值將足以覆蓋激勵成本;相反,如果失敗,公司也無需付出。馬斯克也多次強調,自己需要大約肆分之壹的表決權來推動這些長期項目,否則寧願在特斯拉之外推進。通俗說,這就是用結果付費的超長期對賭,用未來可能的巨獎去換當下的承諾與掌舵權。
但投資者與代理顧問的顧慮同樣明確,歸納起來就是:規模過大、攤薄嚴重、關鍵人物風險與權力過度集中。他們擔心,壹旦這樣的超級獎勵全部兌現,馬斯克的投票權和影響力就會更上壹層樓,董事會對單壹人物的約束力反而下降。同時,特斯拉目前正處在銷量承壓與轉型陣痛期,是否應該在這樣的經營背景下給予空前的獎勵大包,也值得再叁衡量。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在這次股東大會前就表示反對,理由包括攤薄與關鍵人物風險;另外兩家顧問公司ISS與Glass Lewis也先後表示反對。可以說,價值創造的信仰與治理秩序的底線在這裡正面相撞。
最新“2025年薪酬方案”是什麼?將怎樣影響特斯拉的未來?
今年董事會遞交的新方案強調只發股權、不發現金,以12檔目標分批解鎖,總計約4.237億股,每壹檔都同時要求市值與運營裡程碑的達成,每完成壹檔目標就解鎖1%的特斯拉股份。如果按最理想結果計算,全部12檔績效指標達到後,馬斯克將可獲得12%的公司股份,大約1.02萬億美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媒體將該獎勵方案描寫為“1萬億美元方案”。
但要說明的是,這些並非現金,而是股票。其中,績效方案為馬斯克設定了壹系列運營指標並鎖定和附加在崗條件。具體運營指標包括:未來10年內交付2000萬輛電動汽車,讓100萬輛機器人出租車投入運營,開發和銷售1000萬份全自動駕駛訂閱等,馬斯克還需確保公司連續肆季度實現4000億美元獲利等財務目標。若完不成目標,獎勵就拿不到。
同時,路透社分析,雖然最新績效方案可能在10年內授予馬斯克高達1萬億美元的股票,但這些股票在授予時會扣除成本,因此馬斯克最終獲得的價值將略低,估計最高會達到8780億美元。路透社更進壹步計算了馬斯克的進賬速度,按其假設測算,相當於馬斯克每秒鍾獲得2784美元,每分鍾獲得167000美元,每天獲得2.405億美元。
對於這樣壹份天價薪酬,支持者認為,這是為特斯拉下壹階段的卓越成長和價值創造提供強勁動力,如果馬斯克能夠創造出巨量價值,那麼就是物有所值。反對者則強調,這份獎勵的體量會對小股東形成顯著稀釋,而且把公司命運進壹步系在壹個人身上,也可能導致治理與穩健性不增反降。
其實,更現實的問題還在“結果影響”。該績效方案的通過,無疑意味著馬斯克與特斯拉在AI、機器人、自動駕駛等方面的長期發展正式續約,董事會也將此視為“把人和路線牢牢綁在壹起”的勝利。輿論普遍認為,這壹投票結果減少了外界對特斯拉未來走向的猜測,進壹步明確了公司未來數年的發展目標。可以想見,若該獎勵方案被否決,雖暫時可能緩解攤薄壓力,但長期看,馬斯克能否留任以及未來戰略執行的風險都會大大提高。特斯拉公司董事會主席羅賓·丹霍姆在投票前就表示,如果該方案被否決,馬斯克很可能辭職離開這家市值1.5萬億美元的公司,而市場也會把“不通過”解讀為負面情緒,從而加大股價波動。
股東大會最後,馬斯克進行了大概40分鍾的講話,之後又用近1小時接受現場提問。他勾勒的主線很清晰: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將成為汽車與機器人產業的主導力量,特斯拉要保證這股力量“可控、可用、可被信任”。從現場氣氛看,絕大多數股東對他的路線與承諾報以信任和支持。
這場投票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不是簡單的“給不給高薪”,而是壹堂關於現代公司治理的公開課。在“創始人稀缺”與“制度約束”之間如何找到平衡。對特斯拉而言,真正的考題也還在隨後若幹年中,技術路徑能否兌現、商業模式能否放大以及董事會能否在強人敘事與規范治理之間,維持住恰到好處的張力。
這家最好!股市開戶分批買入大盤股指基金-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