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7 | 來源: 影視fan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陳凱歌 | 字體: 小 中 大
歷史隱喻的當代映照:
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中痛斥文人畫士“斫直、刪密、鋤正”的病態審美,借梅喻人批判封建桎梏。
倪萍的遭遇恰似現代版“病梅”——為迎合愛情扭曲自我,終失生機。
而楊亞洲的“療梅”之道,恰是解開束縛、尊重本性的實踐:他支持倪萍重返熒屏,鼓勵她對抗抑郁暴瘦30斤,更以數拾年無緋聞的堅守證明:真愛從非占有,而是讓彼此自由生長。
結尾:回望倪萍的大半生,陳凱歌的背離反成命運饋贈的契機。
若她當年嫁入陳家,或許只是名導身後的沉默影子;而歷經淬煉後,她終以影後、作家、慈善家等多重身份綻放。
這也正如龔自珍疾呼“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倪萍用半生詮釋了“自我救贖”的史詩——真正的幸福,從不在他人給予的虛名,而在破繭成蝶的自愈之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