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7 | 来源: 自由时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北京 | 字体: 小 中 大
川习会落幕后,美中稀土战暂时休兵,不少人认为北京手握稀土王牌,对美国形同锁喉。欧洲学者并不认同,直言传统观点认为美国依赖中国的稀土,使其在地缘政治上处于严重劣势,实际上,中国才是依赖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提供高附加价值稀土化合物的国家。因此,北京对稀土出口的任何限制都可能让中国遭到反噬。
意大利博科尼大学(Bocconi University)欧洲政策制定研究所所长格罗斯(Daniel Gros),在知名期刊《Project Syndicate》发表评论文章称,上周川习会就两国贸易战达成休战协议。川普降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以换取中国取消对稀土的出口管制。
许多人将此协议视为中国的胜利,习近平透过渲染稀土供应短缺的威胁,迫使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做出让步。但仔细分析相关数据后发现,中国并非表面上看起来像是稀土领域的巨头。
文章指出,稀土元素是许多高科技产品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从智慧型手机到战斗机都需要它们。乍看之下,中国似乎在这一领域几乎拥有垄断地位,占美国稀土进口总量的70%以上。然而,这个数字主要指的是尚未经过深度加工的稀土金属,而美国此类金属的年度进口总额仅约 2500 万美元。其中,中国的供应量约为 2100 万美元,这仅占美国整体进口额的 0.001%,其实在经济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文章认为,即使美国失去对稀土金属的取得管道,其经济受损也将相当有限。以其中一项主要用途为例:稀土金属常被用来制造更高性能的永久磁铁。然而,尽管替代材料的成本更高,但仍有完全可行的替代方案。假设不用中国来源的稀土金属制造磁铁,成本因此增加10倍,总额也不过是 2.5 亿美元。对于一个国内生产总值接近 30 兆美元 的国家来说,这笔金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顶多只是四舍五入时出现的微小误差而已。
更重要的是,稀土矿物还以另一种形式进行国际贸易—稀土化合物。这类产品的加工程度更高,且对制造业而言也更具关键性。而在稀土化合物方面,美国实际上拥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尤其是对中国。
以 2023 年为例,美国稀土化合物的出口额达 3.55 亿美元,几乎是其进口额(1.8 亿美元)的两倍,其中对中国的出口占了近9成。整体来看,2024 年中国共进口约 14 亿美元 的稀土化合物(来源不限于美国),而其出口的稀土金属仅约 4 亿美元。2023 年时,中国在这方面的逆差甚至更大。
因此,尽管传统观点认为美国依赖中国稀土,使其处于严重的地缘政治劣势,但实际上是中国依赖美国(和其他国家)提供更高附加值的加工矿物。此外,近年来,随著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扩张,中国的稀土复合逆差一直在快速增长,而稀土金属的出口却停滞不前。
从两国制造业的性质来看,这种情况完全说得通。美国的制造业规模相对较小,主要集中于高科技的利基产品,因此其对稀土的需求多半来自国防与军事生产。这些需求固然重要,但并非特别复杂或难以满足。
以 F-35 隐形战斗机为例,生产一架需要数百磅的一种稀土元素—镝(dysprosium)。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资料,美国每年进口约 300 吨镝。这个数量足以制造约 1000 架 F-35 战机,远远超过美国每年实际生产的 120 至 150 架。
相比之下,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系生产大量依赖稀土材料的消费性产品。以智慧型手机为例:从总重量来看,制造一架 F-35 战斗机所需的稀土含量,大致相当于制造100万支智慧型手机所需的量;而制造1千架 F-35 所需的稀土,则相当于全球每年生产的10亿支智慧型手机所需的量。
考量到中国不仅生产数以百万计的智慧型手机,还制造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其整体稀土需求量远远超过美国,这也是中国在稀土供应与需求两端都扮演关键角色的原因之一。
更令中国面临挑战的是,制造一支智慧型手机虽然只需极少量稀土(估计约 0.3 公克),但这些稀土分散于多种不同的化合物中,而非以未加工的金属形式存在。
因此,美国在稀土化合物方面的贸易顺差,实际上赋予了它相当大的战略筹码。若中国限制稀土金属的出口,就可能反过来失去取得稀土化合物的机会,而这些化合物正是中国庞大制造业极度依赖的关键材料。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