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7 | 来源: 寻味记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大脑老化悄悄到来,身体会给出哪些“信号”?
被人们以为是“自然健忘”的表现,其实有时正是大脑萎缩的“红色警报”。海南医学院神经内科郑俩燕主任指出,大脑萎缩初期往往出现以下3类异常,应高度重视:
性格及行为改变
比如情绪变得异常消极、疑虑增多,容易发脾气或莫名悲观,甚至出现被迫害妄想、交流减少。有数据显示,早期脑萎缩患者30%以上会有明显性格变化。
记忆障碍
表现为近期记忆下降(如忘记刚说过的话、丢三落四)、思维反应变慢,打破生活原有规律。进展过程缓慢,却常被误解为“健忘”。
运动能力失调
如突然走路不稳、肢体反应迟钝、拿筷子变得迟缓。严重时,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因为运动障碍而明显下降。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只有及时警觉并调整生活方式,才能延缓大脑“缩水”速度。
想让大脑“逆生长”?日常这样做,事半功倍!
想守护大脑活力,远离早发老化?除了避开损伤性食物,日常还需在生活细节上发力。多项权威指南均指出,以下几招被证实能够有效延缓脑萎缩进程:
多吃健脑好食物
建议常食鸡蛋、深海鱼类(如三文鱼、秋刀鱼、青花鱼)、各类绿叶蔬菜。鸡蛋中的卵磷脂能为大脑提供充足胆碱,绿叶菜富含叶酸和抗氧化物,鱼类DHA有助于延缓认知障碍发生。
保持规律学习和社交
研究显示,每周坚持认知训练和社交互动3次以上,高龄人群记忆力下降风险会降低约28%。学习新技能、下象棋、舞蹈、读书都可以。
午睡+手指操双管齐下
《综合精神医学》报道,适当午休(10-30分钟)、定期做手指操,如搓揉按压,有助于激活神经网络,预防脑老化。简单动作坚持下来,效果远比想象中明显。
控制基础慢病,主动体检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是脑萎缩的“隐形推手”。保持血压、血糖稳定,主动筛查脑健康,能让风险降低15~25%。
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定期快走、慢跑、太极等,结合作息规律,可显著提升大脑供血和氧气供应能力。-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