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7 | 來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視覺中國 / 圖)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我國外賣騎手總數已超過1400萬人。
身著各色工裝的外賣騎手,構成了數字經濟時代最鮮活的圖景,他們穿梭於高樓和小巷,如城市血液般流動,成為連接千家萬戶的紐帶。
社會享受他們帶來的便捷,如何提高他們的職業保障,也成了社會各界和外賣平台需要考慮的問題。
10月底,在部分城市試點近半年後,美團宣布騎手養老保險補貼正式覆蓋全國,對當月收入達到就業地相關繳費基數下限,且近6個月有3個月滿足該條件的騎手,美團以相關繳費基數為基准,補貼50%的社保費用。
這是行業首個面向全部騎手開放的社保補貼方案,此外,美團還初步建成覆蓋全部騎手的多層次福利保障網,均最大程度面向全國全行業全部類型騎手開放,預計將覆蓋數百萬人。
這張行業正在齊心織就的“安心網”,兜住的是數百萬人的生計與夢想,也承載著壹個社會向前發展的溫度與責任。
失意者的拐角
八年前,小舒失業了。他原本在廣東的壹家工廠做工,因為工廠搬遷,工人被遣散,他也因此失去了工作,決定投奔在南京做廚師的大哥。
工作並不好找,小舒做過網吧網管、游戲代打,壹個月叁千來塊,房租和生活成本都難覆蓋,想找掙錢多點的活兒,結果總是碰壁。存款壹天天減少,小舒想起大哥平時在美團兼職送外賣,決定先做騎手過渡壹下。
剛開始早出晚歸,他壹天能掙個兩百塊,至少花銷夠了,慢慢上了手,收入也漸長,壹個月多的時候能有萬把塊。過渡期於是無限延長,小舒開始重新認識外賣騎手這個職業:“又自由又能掙到錢,不幹這個幹啥呢?”
柒年多過去,2025年,騎手小舒不但在南京成了家,還成為了南京市中心CBD的騎士長。
同樣是以前在工廠做工,小李也在2021年成為壹名外賣騎手。他在紹興本地的壹家硅片工廠工作了伍年,因為連年虧損,工廠倒閉,他和工友們也被遣散。
在工廠時,小李每月肆伍千塊的工資只夠勉強維持家庭開支,工作沒了,開銷更是難以維系。壹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家閒著也是閒著,不如掙點家用,於是小李注冊了個騎手賬號,白天跑起了外賣。
每周壹到周伍,他先送女兒上學,再去到離家叁公裡外的蕭山瓜瀝鎮跑單,跑到下午叁點半下線,接女兒回家,陪她玩壹會兒,再從伍點半的晚高峰跑到晚上拾點。周末女兒不上學,他就午高峰再出門,壹直跑到晚上。
“每天跑的時間也是差不多的,各時段加起來有拾壹贰個小時。”汗是濕噠噠的,但賺到手的錢也是實打實的。他算過壹筆賬,如果每天跑伍六拾單,壹天有叁百多,加上活動獎勵壹個月算下來平均收入能過萬,比在工廠上班足足高出壹倍。
“送外賣完全是你靠自己個人努力,掙的每壹分錢都是幹幹淨淨的,也不用看別人臉色。”不光是37歲的小李,21歲的小雪也覺得這是壹份不錯的工作。
15歲輟學,輾轉在不同餐廳打工,小雪壹度想早日學成廚師,成為能掌勺的大廚。他在夜宵大排檔幹活,肆千塊的工資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在成都生活攢不下什麼,更難熬的是作息,積年累月的日夜顛倒,即便年輕力壯,小雪也有些撐不住。
剛成年那會,他在朋友的推薦下跑過壹段時間外賣,先是跑了壹個月眾包,後來又跑了兩個月的專送。自由,按天算錢,小雪有點心動,但還是想著先把廚藝學完,有本事傍身。
現實對於壹個初出茅廬的小孩來說還是太過殘酷。因為理念不合,小雪和後廚同事吵了壹架,再回顧自己在後廚幫工的肆年,做得多,也做得雜,卻沒學到什麼真正能吃飯的本事,小雪不想學廚了,他要換條路試試。
可年紀小,學歷有限,他找不到什麼工作。小雪想起在大街小巷穿梭的日子,外賣騎手或許是眼下為數不多的選擇。
走出後廚跑外賣的第壹個月,小雪就掙了柒千塊,比在後廚多出不少。他心想,如果之後能找壹份更好的工作,他還可以兼職送外賣。“先幹著,然後再找其他出路。”
那年冬天,小雪參加了美團為騎手設置的冬季賽。比賽獎勵豐厚,跑得多,掙得多,叁個月比賽下來,平均每個月的收入高達壹萬贰叁。用冬季賽掙來的錢,拾九歲的小雪給自己添置了壹部新手機和壹台筆記本電腦,還去把駕照考了下來,他覺得人生更有盼頭了。
在中國,靈活就業群體共有2.4億人。而外賣騎手,已經成為當下靈活就業人員中最龐大的群體之壹。
門檻不高,時間靈活,結算快速且多勞多得,讓這份工作不僅能夠幫助困頓者解除燃眉之急,也是性價比頗高的兼職選擇。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網友曾大方分享做外賣騎手的感受。有人視其為顛簸生活中的壹段過渡,讓他們得以稍作喘息;有人為消磨時間,甚至是為鍛煉身體開始嘗試送外賣,沉溺於即時獎勵的快樂;也有人從騎手這個落點重振旗鼓,走出壹段新的人生旅程。
成為騎手似乎就像壹個人生的拐角,幸運又努力的人,說不定就從狹窄的暗巷走上壹條更開闊的大道。不過他們同時也面臨著壹個關於未來的問題——跑不動了怎麼辦?
(視覺中國 / 圖)
明天的保障
社保是壹種讓小李安心的方式。
“老的時候可能人幹不動了,如果有退休金的話也可以生活下去。”小李說,“如果現在不交社保,萬壹老了出了什麼問題,生活費都沒有了。”
在工廠的時候,廠裡給小李交了“伍險壹金”,工廠倒閉之後他也不想斷保,每個月自費交錢,從柒百多交到九百多,算上同樣沒有社保的妻子,成本將近兩千塊。雖然是壹筆不小的開支,但好在收入比在廠裡的時候更多,交完社保還能結余壹些。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能咬牙承擔自費交社保的經濟壓力。小舒就在離開工廠那年斷掉了社保,用他的話來說:“當時想都沒想這個事兒。”
起初他覺得,要連續交拾多年等退休再拿養老金,似乎不值當。但年紀漸長,尤其在成家之後,“保障”對他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
未成年就外出打工的小雪,對“保障”的意識反而更強壹些。他家在南充農村,村裡每年都做宣傳,要大家購買新農合醫療保險,他也在老家壹直交著。
但養老保險他沒交,最初是因為沒到年紀,後來則是因為太貴了,壹千贰百塊幾乎是他當時壹周的收入。“社保是長期投資的那種。”小雪分析,這也意味著,投進去的錢壹時半會拿不回來,不如存在卡裡以備不時之需。
很長壹段時間,不管是出於主動還是被迫,跟傳統單位的正式員工相比,缺少“保障”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騎手的收入和單量掛鉤。壹個人每天能送多少單外賣,不僅和年齡、體力相關,也被市場需求密切決定著。
“夏天的話好壹點,單子多,奶茶單多,有時候壹天能跑六拾來單,天氣冷了單子就少壹點。”小李摸索出了壹套季節性規律,他也清楚自己不可能壹直每個月都拿到過萬的高收入,心裡始終有所憂慮。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關系系主任孟泉從2018年開始研究外賣騎手的社保問題,在他看來,影響騎手繳納社保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塊。
壹是騎手自己的意願,可能由於他們對於社保的信心不足,也有主觀意識的影響。“壹些青年人還說覺得落袋為安,沒有什麼對家庭負擔的想法,更多是希望自己的生活品質好壹點,所以多賺錢、拿到現金是最重要的。”
贰則是勞動關系的界定。美團的調研數據顯示,數百萬騎手中,有40%的騎手為跨省份流動就業,70%的騎手為跨城市流動就業,外來務工人員占比81.6%。
“大部分的平台和勞動者之間是不具備任何勞動關系的。”孟泉解釋,外賣騎手這壹職業兼職比例高,流動性強,不與平台簽訂勞動關系合同,很多屬於靈活用工關系。“所以造就大量的身份問題,身份的問題解決不了,就造成沒有辦法按照現行的這種勞動法律去履行責任和義務。”他表示,這也是傳統的以全職為基礎的“伍險壹金”保障體系不適用於所有外賣騎手的原因。
叁是養老保險制度與新的靈活用工經濟存在時代差異。傳統的養老保障是企業和勞動者雙方承擔責任,但在外賣行業,利益相關者越來越多,關系越來越復雜,政府也很難界定責任歸屬。
然而,不管是對於平台、消費者還是社會,外賣騎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已成為維系大眾生活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齒輪。他們的保障,也是社會發展不能丟下的責任。
2021年7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八部門共同印發《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包括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等多個新業態就業群體被納入“不完全勞動關系”框架。
制度層面的障礙被掃清了,接下來擺在平台面前的難題是,如何更好地保障騎手的勞動權益?是少部分人全面的保障,還是大部分人相對全面的保障?這些都成為各個外賣平台不斷探索的命題。
兜底的“安心網”
自2021年起,美團就著手開展調研,試圖制定壹個低門檻、公平、可持續的保障方案。把盡可能多的騎手保障起來,給整個行業建立壹個保障體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騎手的職業保障難題。
歷經伍年探索,美團交出了答卷。
2025年4月,基於國家已有的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政策,美團開始在福建泉州、江蘇南通兩城區試點騎手養老保險補貼方案,對當月收入達到就業地相關繳費基數下限,且近6個月有3個月滿足該條件的騎手,美團以相關繳費基數為基准,補貼50%的費用。
“兜底保障是很重要的,你的標准不宜過高,而且壹定要考慮勞動者自身的意願、平台承受的能力和國家的總體穩定和諧。”孟泉認為,這壹方案著重考慮了普惠性、靈活性和可持續性。
壹來,不區分騎手眾包、樂跑、專送等不同類型的身份,只要願意就能享受。贰則是,較為理性的補貼形式,對平台的壓力在可承受范圍內,也能走得更長遠壹些。此外,方案不強制繳納養老保險,也充分尊重了騎手的個人意願。
試點壹出,消息壹傳拾,拾傳百,在騎手間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小舒在網上偶爾會刷到壹些講述老年生活的短視頻,斷繳多年的他決定把自己的養老保險續上。“有些老人沒保障,感覺過得很心酸,想著自己以後不能成那樣的,現在不是平台有補貼了嗎?趕緊交點。”他沒想到交社保原來這麼容易,“平台上寫得清清楚楚,怎麼繳費,什麼時候補給你,照著做就行。”
小舒收到了平台發放的養老保險補貼。(受訪者供圖)
2025年9月,杭州開放試點,小李就第壹時間申請了補貼,原本全部自費997塊的養老保險,現在只用出不到500塊。“相當於多了壹筆錢。我買社保的話也就減輕了壹半負擔,現在也輕松不少了。”
成都在7月開始試點,小雪也在當月就繳上了養老保險。“暫時先做騎手,如果有機會能當上隊長的話當然也好,如果有更好的工作也可以去做,因為現在外賣行業人多,單量變少了,不保證每個月的收入能有9000塊以上。”年輕的他對未來有自己的考量,希望在成都賺錢,回老家南充置業安家,不管今後收入如何,至少此刻繳納的養老保險是他為生活打下的壹點基礎。
壹個標志性的節點是今年11月初,美團將對騎手的養老保險補貼推廣至全國,向全部騎手開放,騎手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在戶籍地或工作所在地繳納。這意味著,歷時伍年探索、半年試點,美團終於在全國范圍內跑通了騎手保障體系,某種意義上為整個行業建立了標准。
相比之下,其他平台要不將保障范圍限定在少數全職騎手,要麼還在少部分城市試點,美團率先邁出這壹大步,歷史上第壹次將數百萬騎手納入保障,客觀上也推動了整個行業向更標准、更完善的方向發展。
在此基礎之上,美團也已初步建成覆蓋全部騎手的“基礎保障+進階保障+騎手福利”多層次福利保障網。
基礎保障除去養老保險外,“每單必保,每人必保”的“騎手工傷險”(職業傷害保障)現在也已拓展至全國17個省市,按計劃接下來也會拓展至全國;意外傷害險也已覆蓋全部騎手,每單必保、每人必保。2022年7月開始至今,美團在全國為超過1300萬人次騎手繳納新職傷保費超過20億元。
在進階保障中,美團不僅首次設立了覆蓋全行業騎手家庭的大病關懷保障、子女教育基金,還在行業率先建立超時免罰機制和設立等燈獎,激勵騎手安全配送。
超時是所有騎手都不願意碰到的事。在小舒所在的站點,以前壹單超時1-12分鍾要扣叁塊錢,現在不用扣錢,騎手偶爾超時壹兩單也不會因為壓力大而出現危險駕駛的情況。
小李還自豪地告訴記者,他拿過390塊的等燈獎獎金。“我跑了六天,壹個紅燈都沒有闖。平台推出這個獎我覺得也是為了騎手好,既有獎勵,我們也不闖紅燈,送得也安全、安心。”
李金偉的“獎勵賬單”,9月獲得390元“等燈等燈獎”。(受訪者供圖)
“保障”之外,多樣化的騎手福利也在不斷提升騎手工作的幸福感。例如美團為騎手推出的工作餐,合作商戶逾10萬家,包括肯德基、必勝客、霸王茶姬、茶百道等頭部品牌;而美團通過自建、社會共建以及與品牌商家合作等方式建設的5.2萬個騎手驛站,能為騎手提供飲水、休憩、手機充電、微波爐熱飯等生活服務。
“九塊九就可以吃肯德基漢堡了。”小舒笑言,很多商家的騎手餐都有折扣,以前去吃飯,壹些商家可能會嫌棄騎手,現在反而會主動給他們送個雞蛋,或者加點粉。
為照顧騎手心理,美團也壹直有配置專人對騎手進行心理疏導,還在近期為騎手開放了拉黑惡意顧客的功能,那些工作中偶爾遇到的委屈,也在更加人性化的運營中逐漸消解。
這個過渡工種正在轉變為壹個相對正規、有體系、有保障、有尊嚴的藍領職業。而行業正在齊心織就的“安心網”,兜住的是數百萬人的生計與夢想,也承載著壹個社會向前發展的溫度與責任。
對比剛成為騎手的時候,小舒也覺得社會整體對於騎手群體變得越來越友善。
“現在去到哪裡也沒有那種歧視的眼光了,感覺越來越正常了。”他說,“有壹種壹份正常的工作被大家接受了的感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