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7 | 來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現實對於壹個初出茅廬的小孩來說還是太過殘酷。因為理念不合,小雪和後廚同事吵了壹架,再回顧自己在後廚幫工的肆年,做得多,也做得雜,卻沒學到什麼真正能吃飯的本事,小雪不想學廚了,他要換條路試試。
可年紀小,學歷有限,他找不到什麼工作。小雪想起在大街小巷穿梭的日子,外賣騎手或許是眼下為數不多的選擇。
走出後廚跑外賣的第壹個月,小雪就掙了柒千塊,比在後廚多出不少。他心想,如果之後能找壹份更好的工作,他還可以兼職送外賣。“先幹著,然後再找其他出路。”
那年冬天,小雪參加了美團為騎手設置的冬季賽。比賽獎勵豐厚,跑得多,掙得多,叁個月比賽下來,平均每個月的收入高達壹萬贰叁。用冬季賽掙來的錢,拾九歲的小雪給自己添置了壹部新手機和壹台筆記本電腦,還去把駕照考了下來,他覺得人生更有盼頭了。
在中國,靈活就業群體共有2.4億人。而外賣騎手,已經成為當下靈活就業人員中最龐大的群體之壹。
門檻不高,時間靈活,結算快速且多勞多得,讓這份工作不僅能夠幫助困頓者解除燃眉之急,也是性價比頗高的兼職選擇。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網友曾大方分享做外賣騎手的感受。有人視其為顛簸生活中的壹段過渡,讓他們得以稍作喘息;有人為消磨時間,甚至是為鍛煉身體開始嘗試送外賣,沉溺於即時獎勵的快樂;也有人從騎手這個落點重振旗鼓,走出壹段新的人生旅程。
成為騎手似乎就像壹個人生的拐角,幸運又努力的人,說不定就從狹窄的暗巷走上壹條更開闊的大道。不過他們同時也面臨著壹個關於未來的問題——跑不動了怎麼辦?
(視覺中國 / 圖)
明天的保障
社保是壹種讓小李安心的方式。
“老的時候可能人幹不動了,如果有退休金的話也可以生活下去。”小李說,“如果現在不交社保,萬壹老了出了什麼問題,生活費都沒有了。”
在工廠的時候,廠裡給小李交了“伍險壹金”,工廠倒閉之後他也不想斷保,每個月自費交錢,從柒百多交到九百多,算上同樣沒有社保的妻子,成本將近兩千塊。雖然是壹筆不小的開支,但好在收入比在廠裡的時候更多,交完社保還能結余壹些。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能咬牙承擔自費交社保的經濟壓力。小舒就在離開工廠那年斷掉了社保,用他的話來說:“當時想都沒想這個事兒。”
起初他覺得,要連續交拾多年等退休再拿養老金,似乎不值當。但年紀漸長,尤其在成家之後,“保障”對他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
未成年就外出打工的小雪,對“保障”的意識反而更強壹些。他家在南充農村,村裡每年都做宣傳,要大家購買新農合醫療保險,他也在老家壹直交著。
但養老保險他沒交,最初是因為沒到年紀,後來則是因為太貴了,壹千贰百塊幾乎是他當時壹周的收入。“社保是長期投資的那種。”小雪分析,這也意味著,投進去的錢壹時半會拿不回來,不如存在卡裡以備不時之需。
很長壹段時間,不管是出於主動還是被迫,跟傳統單位的正式員工相比,缺少“保障”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騎手的收入和單量掛鉤。壹個人每天能送多少單外賣,不僅和年齡、體力相關,也被市場需求密切決定著。
“夏天的話好壹點,單子多,奶茶單多,有時候壹天能跑六拾來單,天氣冷了單子就少壹點。”小李摸索出了壹套季節性規律,他也清楚自己不可能壹直每個月都拿到過萬的高收入,心裡始終有所憂慮。-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