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7 | 来源: 上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随著俄罗斯变得更具侵略性、而美国也越来越走向孤立主义,欧洲各国政府正加速重整军备、重新武装自己的军队。然而,在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之际,他们同时发现,欧洲的军备扩张已经离不开中国。
纽约时报报道,欧洲各国正急著大幅提高国防支出,北约先前承诺要在2030年将国防支出提升到GDP的5%,建立关键军事能力。而军事扩充离不开稀土及稀土制造的永磁体的原物料,因为这些材料被广泛用于生产F-35 战斗机、无人机、潜舰、战斧巡弋飞弹(Tomahawk)、雷达系统等军事装备,但欧盟大约98的关键稀土进口来自中国,比美国进口约80%中国稀土还要高。
与此同时,在稀土和永磁体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在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战中,不乏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作为施压手段。而在近月来的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中,欧洲领袖也清楚意识到,他们的军备扩充计划有多依赖跟中国越来越不可靠的关系。欧盟“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研究员特尔(Joris Teer)说,若没有关键矿物的供应,“就没有重整军备这回事。”
欧洲稀土供应多元化恐需12年
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呼吁成员国必须在关键矿产上“努力追求自主”。2名也外交官透露,欧盟目前的重点放在寻找替代供应来源上。话虽如此,北京实际上仍牢牢掌握布鲁塞尔的命脉。因为稀土虽然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开采与提炼的过程极为困难。
矿业谘询机构SFA Oxford分析师近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要实现对中国的“完全供应多元化”,可能需要8到12年,因为开发矿场、建造精炼设施、扩充制造能力,以及使供应链纳入北约体系,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欧洲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等,否则将难以达成2030年的军事扩充计划。一旦欧洲的军备扩充计划无法如期落实,将可能从而改变地缘政治的力量平衡,并重塑欧洲的未来。
荷兰海牙政策研究中心(The Hague Centre for Strategic Studies)吉拉尔迪(Benedetta Girardi)说,“中国在这里的终极目标,是放缓美国的军事进展,而与美国有关的欧洲也难以置身事外。”她补充,“如果中国打击其中一方的安全领域,那也同时会打击另一方。”
欧盟重整军备只能靠外交止血
即使中国已收回最近提出的更严格管制威胁,但它曾经放话可能大范围收紧出口,这本身就像是一记警告。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关键矿产安全计划主任巴斯卡兰(Gracelin Baskaran)说,“就算限制措施暂时停下来,我们仍然处在一个非常不稳的状态。”她说,欧美及其盟友目前还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无人机马达中所使用的镝(dysprosium)等稀土材料的来源;全球至今也没有真正能取代中国供应的“钐”(samarium)来源,而钐是生产可承受高温的先进军事装备磁体所必需的稀土元素。
虽然欧盟目前推动在本地建立稀土供应链,但在短期内外交手段很可能是最主要,也可能是唯一的希望。目前,欧盟贸易官员也在急忙与中方接触,试图确保欧盟供应不会中断。
来自欧盟27个成员国的各国大使5日被告知中国似乎愿意就所谓的“一般许可”进行谈判,以便简化稀土出口至欧洲的流程。然而,无法保证这样的方案会很快落实,也不确定能维持多久。欧盟执委会发言人吉尔(Olof Gill)表示,在短期内,谈判的目标是“为欧洲产业提供更多确定性”并补充,“双方的接触仍在持续。”
欧盟安全研究所(EU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的刘亚伯(Joris Teer)说,“中国正试图拆掉欧洲重整军备计划的后台,”他补充,“但身为国防官员或业界人士,这不是你想公开说出口的话。”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