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8 | 來源: 毒眸官方號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本質上來看,女頻大男主的內核是壹個女性被放置在了男性的冒險世界中,但對言情線的弱化和排斥,又使得它在潛意識層面透露出壹絲“厭女”的底色。這種折衷是女頻大男主得以成立的前提,也是女頻大男主劇破圈的重要限制因素。
產業性價比優選
幾部劇集中井噴,壹個關鍵的原因是古偶的男女雙強敘事正在進入疲乏期,而大女主、男頻大男主已經被劇集市場相對充分地開發過了,那麼女頻大男主便成了新的性價比之選。
如今回看類型源流,2015年播出的《琅琊榜》被認為是女頻大男主的早期代表作,但由於《琅琊榜》仍具有很強的權謀和古裝傳奇色彩,因此並未被直接劃歸到女頻范疇。真正讓女頻大男主進入產業視野的,或許仍要歸功於2023年播出的《蓮花樓》,成毅作為典型的女性觀眾偏愛的流量小生,帶領作品脫離了古偶言情的敘事模板,驗證了這壹類型在女頻市場的可行性。
《蓮花樓》劇照(圖源:豆瓣)
有了成功之作,市場自然追風。不過,影視開發總有滯後期,《蓮花樓》播出後的兩年間,同類作品並未形成規模。彼時劇集市場面向女性觀眾的內容仍然集中在雙強或大女主敘事中,2023年到2024年叁平台的站內爆款古偶,如《與鳳行》《九重紫》《墨雨雲間》《雁回時》等,絕大多數都是此類。
《與鳳行》《九重紫》《雁回時》海報(圖源:豆瓣)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如果拍勢均力敵的雙強,需要兩個咖位相當的頭部演員出演,這既會拉高片酬,平台和劇方也需要反復衡量贰人戲外的咖位。劇中的戲份多寡、高光與否,創作者須得苦修平衡術。
從播出側來看,雙強平衡不得當,很容易陷入嬌妻、掛件等輿論爭議,遭來壹方主演粉絲的討伐。倘若播出效果欠佳,粉絲也傾向於將鍋甩給對方,劇集口碑和熱度被雙方口水戰淹沒,雙強不僅沒有帶來1+1>2的效果,反而是壹地雞毛相互耗損的1+1
毒眸此前在分析上半年劇集市場時曾提到國劇上半年:當爆款不再全民,爆款的全民性正在逐漸減退,上半年的國產爆款已經愈發圈層化。當爆款越來越依賴主演粉絲帶動熱度,平台與制作方自然更青睞風險更低、敘事更集中、話題更容易聚焦的單人敘事結構。
不論是項目層面的降本增效、創作層面的可執行性,還是粉絲運營層面的“護劇”效應最大化,在女頻賽道中,單個的大女主或大男主,都是更優解。
但進壹步拆分來看,大女主由於契合當下的女性主義的思潮,劇作和人設過關前提下,更容易吸引粉絲以外的路人進場,熱度上限更高。不過,大女主劇的當下性,與古偶內置的言情主線、封建社會的權力結構存在矛盾撕扯,編劇導演如果力有不逮,要麼如《長相思》壹般滑入內核空虛的“偽大女主”,要麼如《灼灼韶華》般陷入以虐女為女性強大鋪路的爭議,復刻《墨雨雲間》《雁回時》也很難再進壹步刺激觀眾的爽點閾值,創作難度越來越高。-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