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8 | 來源: 鄉野小珥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11月6日,第15屆全運會女子雙人10米跳台決賽塵埃落定,奧運叁金得主全紅嬋與搭檔王偉瑩最終以第伍名無緣領獎台,陳芋汐與掌敏潔組合斬獲佳績。

圖片來源於網絡
賽場勝負本是競技體育常態,然而賽後網絡上湧現的惡意攻擊,卻讓這場比賽的焦點偏離了競技本身,18歲小將全紅嬋的回應更讓無數網友心疼不已。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中國跳水界的“現象級新星”,全紅嬋憑借教科書般的“水花消失術”,在東京、巴黎兩屆奧運會上壹戰成名,成為中國奧運史上最年輕的叁金得主。年少成名的她,承載了無數觀眾的期待,每次登場都被寄予奪冠厚望。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次全運會,她與新搭檔王偉瑩歷經多日集訓備戰,盡管賽前刻苦打磨每壹個動作細節,但雙人跳對同步性、節奏感的極致要求,加上全紅嬋近期舊傷復發,最終導致組合在關鍵輪次出現小失誤,與獎牌失之交臂。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賽場轉播鏡頭中不難發現,全紅嬋的手腕、腳踝等部位纏滿了肌貼與綁帶,這些防護裝備下,是她常年高強度訓練積累的密密麻麻的傷病。
圖片來源於網絡
賽後教練也公開證實,傷病確實影響了她的動作完成質量,能堅持完賽已實屬不易。但這些客觀情況,在部分網友眼中卻成了“輸不起的借口”。
圖片來源於網絡
“奧運冠軍不過如此,連領獎台都站不上”“狀態下滑還連累隊友”“水花消失術早就失靈了”,社交平台上,類似的惡意言論持續發酵。部分網友無視全紅嬋的過往戰績與賽場付出,將壹次失利無限放大,用尖銳的語言對這位年僅18歲的小將進行無端指責與冷嘲熱諷。
圖片來源於網絡
面對鋪天蓋地的網暴與爭議,全紅嬋在接受采訪時的回應顯得格外通透,卻也藏著讓人心疼的堅強。被問及近期狀態,她坦誠說道:“從我沒比賽開始,反正我過得每壹天都很快樂。”談及競技水平的變化,她不回避現狀:“我覺得自己反正是比不過之前了,現在跳得很差,但是我自己很快樂。”對於未來規劃,她雖坦言“還沒有完全計劃”,但言語間始終透著樂觀與純粹。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歲的年紀,本該是肆意享受青春的時光,全紅嬋卻早已扛起為國爭光的重任,在訓練與比賽中與傷病為伴。競技體育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勝敗乃兵家常事,即便強如全紅嬋,也難抵狀態起伏與傷病困擾。她用汗水澆灌榮譽,用堅持詮釋體育精神,即便失利,這份拼搏與堅韌也值得被尊重。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些輕飄飄的惡意言論,或許只是網友壹時的情緒宣泄,卻可能成為壓垮運動員心理防線的重負。當我們在網絡上敲擊鍵盤時,是否該多壹份換位思考?當年輕運動員面臨失利時,我們究竟該給予指責還是包容?體育的本質是超越自我,而非必須奪冠,不是嗎?難道只有永遠贏球的冠軍才配得到尊重,拼盡全力的失利者就該被謾罵?-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