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9 | 来源: 吴晓波频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但中长期看,对于最终买单的普通消费者而言,消费级存储的涨价潮不一定会持续,甚至可能降价。
综合各分析人士的观点,原因有三:
◎ 其一,技术平权。依照技术迭代的规律,随着企业级存储产能的放大和成熟,原本主要用于企业级的技术会进一步向消费级产品全面渗透。
比如,已在企业场景验证落地的QLC(四电平单元)存储技术,是当前兼顾容量与成本的存储方案:相比上一代技术容量更高、成本低15%—25%,读写性能也能满足手机、电脑的需求。随着QLC技术在消费端规模化应用,或将逐步推动成本下行。
◎ 其二,国产替代正在崛起,兆易创新、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一批国产存储芯片厂商有望填补供应链缺口。对国产厂商而言,当下的供应短缺未必不是一个打开市场的机会。
◎ 其三,消费电子企业的应对。在市场仍然疲软的当下,面对价格敏感的终端消费者,各大手机、电脑厂商乃至电商平台,大概率会一定程度上延续价格战,为消费者分担部分成本压力。
巨大的进步往往由极少数个人或组织推动,这种突破带来的福祉最终将惠及大众,但短期的阵痛也将由产业链上的其他节点以更潜移默化的形式买单。
这轮存储涨价潮,表面上是市场供需的波动,但本质是AI时代的一次深刻的资源再分配。
这轮“超级周期”会走向何方、走多远,我们只能等时间给出答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