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9 | 来源: 文史宴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清廷手握三十万湘军,才能勉强与各地上百万起义军对峙,湘军造反后,此消彼长,清军少了三十万劲旅,反清一方多出数十万精兵。靠僧格林沁这帮废材,同时镇压三十万湘军和上百万义军,这是何等艰巨的任务。
不敢想象,安史之乱时郭子仪、李光弼全部叛变,唐军还能成功平叛。正如无法想象几十万湘军叛乱后,清朝还能维持统治。
连湘军都反清自立,朝廷平叛的主力反叛,这会给清王朝的“威信”极大的打击,各地还在坚持打仗的清朝军队顷刻之间就会陷入绝望、猜忌之中,到时就是抽心一烂,崩溃决裂了。
曾国藩若有二心,甚至都无须自己和清军交战,他只需要把围攻天京的曾国荃撤走,把安徽的李续宜、唐训方撤走,太平军和捻军就能扫灭所有清军。
第二种说法,是曾国藩真正的嫡系只有十二万,其他湘军未必完全听从他的指挥,清王朝已设法分化出了李鸿章、左宗棠两个派系,足以构成对曾国藩的牵制,淮军装备了大量西洋枪炮,举手之间就能消灭湘军。
这种讨论,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即如果曾国藩没有对朝廷的忠诚,他真的想做皇帝,他不可能等到打下天京才开始布局。作为一个老谋深算,走一步看三步的政治家,他若有取而代之的念头,最迟在安庆会战击败陈玉成,证明了湘军的战斗力后,就会开始布局。
清代很多野史中,劝曾国藩做皇帝的人,甚至还包括了安庆会战时就病故的胡林翼。湘军还未下江南,上海的术士就在传言,曾国藩将在江南做皇帝。足见在民间传闻里,安庆会战之后,曾国藩就有当皇帝的资本了。民间尚且如此认为,曾国藩真有野心,肯定在安庆会战时就开始布置一切。
然而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崛起,恰恰是在安庆会战之后,曾国藩为了减轻朝廷对他的猜忌,分散自己的权势,刻意扶持出来的——李、左两军的崛起,恰能证明曾国藩从未谋划过造反。
如果曾国藩有不臣之心,他就不会给李鸿章组建淮军的机会,也不会将左宗棠推上浙江巡抚的宝座。如是又何来左、李二军牵制曾国藩之说呢?
就事实而言,并非清廷为牵制曾国藩,分化出左、李两派,而是曾国藩为表忠心,主动制造了左、李二派。他要是有心皇位,不但不会扶植出左宗棠、李鸿章,更不会打下天京,他会“玩敌养寇”,留着太平军去替他消灭江南清军,自己调头先拿下上游全部省份,在南方造成太平天国、曾国藩、清朝三股势力并存的局面。
李秀成曾说,因为清廷的规矩是不肯赦免广西人,所以很多广西将领虽已萌生投降之心,也不得不战斗到底。一旦清廷肯宽纵两广之人,就会有大面积的投降出现。曾国藩若要当皇帝,完全可以不受此约束,他一旦大赦两广之人,旬日之间,麾下精兵何止增加十万?
即使曾国藩笨到等打下天京,李鸿章和左宗棠已经崛起,再考虑做皇帝,也绝无可能出现曾国藩反清,而李鸿章、左宗棠消灭曾国藩的局面。
曾、左、李三人中,曾国藩是笃信儒家价值观的理学家,儒家的纲常伦理对他影响极深,李鸿章是拼命做官的功利之士,左宗棠是不拘一格的豪杰。如果儒家纲常名教连曾国藩都束缚不住了,左宗棠、李鸿章又怎会愚忠于清朝呢?
正如新莽末年,刘秀举旗起义,南阳群雄说,连谨小慎微的刘文叔都起兵了,我们还怕什么呢?于是也纷纷举旗。同理,连曾国藩这样的道学先生都举兵了,李鸿章、左宗棠还忍得住吗?
世传咸丰驾崩前留有遗言,克服金陵者可封王,但清朝终究赖掉了曾国藩的王爵,而且一直在打压曾国藩。那左宗棠、李鸿章看来,我们费尽心力替清廷镇压了曾国藩,能封王吗?能不被打压吗?
功到雄奇即罪名,有了曾国藩造反的前例,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手握雄兵的湘淮军首领,还能得到信任吗?
曾国藩的湘军兵随将有,会协同他造反,左宗棠、李鸿章的军队又何尝不是兵随将有呢?假使曾国藩造反了,朝廷还能信任左、李吗?
灭了曾国藩,他们恐怕也只能解甲归田,回家战战兢兢度过余生。既然如此,当曾国藩举起大旗,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跟随呢?从龙开国的功臣,所得收益,远远高于镇压曾国藩,毕竟像朱元璋那样的皇帝只是少数。
就算纯看利益而不论道德,从左、李的利益来看,为清廷镇压曾国藩,相当于要同时对付曾系湘军,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余部(曾国藩反清自然会招抚、释放李秀成),张宗禹、任化邦率领的捻军,击毙多隆阿的西北叛军等一干反清力量,兵败身死的可能性极大,而战胜的最好结果,亦不过是回家做个富家翁。-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