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9 | 来源: 留学全知道 | 有6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学校每天下午3点放学,从放学到家长下班可以接走孩子的这段时间可以选择托管,每天费用在80刀;如果想在托管时间让孩子学个乐器或者球类运动,则每个小时额外交25美金左右。
学费、餐费以及其他费用合计算下来,每年近5万美元,和在国内选择国际化教育路线,似乎相差无几。
02
美国的华人家庭
让我望而生畏
从小城镇搬到目前这所大城市后,总得来说,这边华人数量不像加州那么多,而且Jessie一家也在尽量避免被裹挟到华人社区的“鸡血”氛围中去。
原因无他,华人家长们都太焦虑了!
Jessie接触到的为数不多几个华人家庭,无论是在美定居、还是陪读父母,都非常拼。
在这个圈子里,大家只要聚在一起开始聊天,问好打完招呼后,马上会开始问,“你家孩子上什么兴趣班?”“哪个学校怎么样?哪个班好?”“有什么好的老师推荐?”
焦虑如藤蔓般缠着华人父母的脖子,大家彼此越靠近,越被焦虑感缠绕到窒息。
作为双职工家庭里的妈妈,Jessie不想被焦虑淹没,选择主动“出局”。选择私立学校也有这个原因:让老师对孩子多关注一些,自己投入教育的精力就可以少一些。
Jessie对儿子也并非完全放养的状态。
Oscar学过一段时间国际象棋,后面自己没兴趣了才放弃。
今年暑假时,Oscar告诉妈妈,自己想学长笛,这才又开始学长笛。
此外,美国人和国内鸡娃很不同的一点在于体育运动。
“体育爬藤”是这几年才在国内变得热门起来,而这在美国则是和学术并重、甚至更重要的鸡娃关键。
在这样的氛围下,Oscar也一直接触体育运动。足球是他一直坚持的运动,每周中一次训练、周末踢比赛;后来他还通过了游泳的试训,每周要花两个小时在专业俱乐部训练。
“每周五天加上周六的半天,全部都要围绕我们家老大的课后兴趣班来,已经非常忙、压力很大了。所以我都不敢想象,如果再给孩子补习学术课,再搞什么奥数编程之类的,想想就觉得自己要活不下去了。”
在相对宽松佛系的教育方式下,Jessie已经感受到了不小的带娃压力。而接触到的华人家庭更令她咋舌。
之前有一次,Jessie送孩子去上国际象棋课,遇到了另一个华人家长刚带娃下课。
那个妈妈就说,“快、快,我们还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赶去学画画,晚上还有小提琴课呢。”
那个孩子看起来只比Oscar大一两年级,课程安排却紧密到令人窒息。就这么一句话,让Jessie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在现在住的社区里,也有一些华人家庭,但这些家庭的孩子,哪怕是低年级的娃,出门玩的都很少。
学术方面且不论,但大家在体育方面普遍都会选择融入当地环境中,至少报两三门体育项目,除了平时接送训练,周末还要送孩子去打比赛。
Jessie经常遇到小区里另一个孩子的家长。这个孩子从小打冰球,一到周末就从来不在家,到处打比赛——近一点的城市开车去,远的就火车飞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