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9 | 来源: 观察者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所以我真心希望特朗普总统及其团队能真正研究历史,了解滥用关税和保护主义的危险。
最后,请容我在萨金特教授这样一位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面前指出一点:美国政府征收的关税不是由中国来承担的,而是由美国人民在支付。那是一种对美国民众征收的赋税。
当地时间11月6日,特朗普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由于政府关税,美国消费者确实为商品支付了更高的价格。
我真心为那些勤劳、诚实、正直、值得尊敬的美国民众感到遗憾。他们不应该承担美国政府征收的关税,更不该被告知关税会“让美国再次伟大”、会带来如此多的收入以至于“美国人不再需要缴纳所得税”。美国政府至少应当诚实地告诉民众——这些关税,是他们自己在为从中国或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买单。不应该再提保护主义,保护主义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误导,因为至少就美国来说,保护主义根本没有在保护美国民众的正当利益。
萨金特:没错。那你刚才问我,关税是否实现了其目的?问题在于——关税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真是为了改善普通美国人的生活,那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关税只是为了保护一小部分既得利益群体。
举例来说,美国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这伤害了我和我大多数朋友的利益。但关税确实让少数几家钢铁、铝业企业和工会受益。他们就是一个极小的利益集团。他们其实想要加征关税,但不会在公众面前这样说,而是会打着“对我们有利的事也对大家有利”的旗号。其实并不是这样。
再说到“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这两个词——我知道“自由贸易”是什么意思,但每当有人说“公平贸易”时,我就有点紧张:到底对谁公平?因为贸易中永远有赢家和输家。
许钦铎: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连诺贝尔奖得主都认为“公平贸易”的定义含糊不清(笑)。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些单边措施,比如对先进芯片或人工智能技术的出口限制。从被制约的一方来看,这些措施是否真的会阻碍中国高科技的发展?
萨金特:好问题。其实正如前几场讨论所提到的,美国的政策——不仅仅是这一届特朗普政府,早在之前就开始了——它制造的不是风险,而是不确定性。
在统计学上,风险意味着你知道概率的分布,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是正态分布的,因为我已经见到了数据;而不确定性则意味着你根本不知道其概率分布,也没有稳定规则,规则随时会变。这种不确定性会破坏投资模型和资本配置,甚至也会导致“分散风险”这种概念失效。
因此,正如很多嘉宾刚才充分阐述的——提供稳定的制度和规则的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一点我完全赞同。
许钦铎:高教授,我知道您想回应,同时也请您谈谈一个最新的例子——荷兰政府在华盛顿压力下,试图“国有化”一家中国企业。与此同时,中美刚刚达成一项暂时性的关税与出口管制“停火协议”。这让荷兰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所谓“去风险”策略似乎正在反噬自身,带来更大的不安全。您怎么看?
高志凯:这是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我现在坐在你们面前,这把椅子随时可能塌;我坐在舞台上,舞台也可能塌;我头顶的天花板可能掉下来;喝水可能呛到;游泳可能溺水;吃蘑菇可能中毒。风险无处不在。
所以,如果你在政府或企业里听到有人提议成立一个“去风险部门”,请立刻解雇他/她。因为“去风险”本身就是最荒谬的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风险永远存在。我们能做的不是消除风险,而是管理风险。
中国和世界上任何国家一样,既有风险,也有机遇。把中国看作“风险的总和”是错误的,把中国看作“机遇与回报的总和”同样也不对。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国既是风险,也是机会。
第二,说到关税,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一些古老的智慧。中国有句:饮鸩止渴。一个人极度口渴时,会想立刻喝水解渴;但如果手里那瓶水其实是“毒液”,你喝下去只会害死自己。
关税就像那瓶“毒液”——短期看似能解渴,长期却会自伤,尤其对美国这样的超大经济体更是如此。按最基本的金融常识,如果你希望美元继续作为全球主导货币,就必须维持贸易逆差,而不是通过关税阻断贸易。
我真心希望像萨金特教授这样优秀的诺贝尔经济学家,能有机会把这些最基本的常识告诉特朗普总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