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9 | 来源: 观察者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再回到荷兰的问题。首先,我一直非常尊敬荷兰的民众,他们以诚信和卓越的商业口碑而闻名。但这一次荷兰主动挑起与中国的纠纷,完全没有道理。特别是这家中国企业,其实是荷兰注册公司在中国的母公司。如果你仔细看它的公司架构就会发现,其生产基地、客户和产业链几乎都在中国。荷兰若真想“收回”这样的资产,就注定是一场打不赢的战斗。
我必须说,作为一个向来受人尊重(尤其是受到中国民众尊重)的国家,荷兰做出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请允许我用这个词。他们企图掠夺一家中国控股企业的资产,以为能占到便宜。这非常令人意外。幸运的是,他们的计划最终被制止了。为什么?因为欧洲和亚洲的汽车制造商——奔驰、宝马、大众等——都需要这家中国公司在大陆制造的芯片。无论荷兰政府针对这家企业做什么密谋,都不可能脱离中国制造。
所以,荷兰政府的做法不仅扰乱了企业结构,更破坏了整个欧洲汽车制造业包括其他产业的供应链。幸好,这次荷兰政府失败了。否则,开了这一先例会极其危险——可能让其他发达国家,甚至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都会如此效仿并掠夺中国企业的资产。
这可能是我唯一一次这样说,但我对荷兰如此悲惨地失败感到非常欣慰。平时我对荷兰人是充满敬意的。他们是伟大的民族,我十分尊重他们。
许钦铎:他们其实是亲手破坏了自己的安全。我们看到,中国最近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其中强调的五项原则包括主权平等、尊重国际法等。也许在这样的精神下,中美才达成了一项为期一年的“经贸停战”,双方将继续保持接触,希望最终达成更持久的协议,既促进两国发展,也增进安全。萨金特教授,您对这样的前景感到乐观吗?
萨金特:我并不乐观。如果让我预测特朗普政府接下来会怎么做,我认为他们将无法制定出能维持几个月以上的政策。原因很简单——他们自己恐怕也不清楚想要什么。
若试图推敲他们的动机,一个理性的人会说:既然采取这些措施,他们一定有某种目标或世界观。然而,当你听他们阐述自己的世界观时,会发现逻辑极其混乱。举个例子,他们说要通过征收关税来阻止进口,把制造业带回美国,同时还能增加财政收入。但这两者显然自相矛盾。那么他们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根本不在意?
比如,特朗普与墨西哥谈好了一份贸易协议,还在和加拿大(专题)谈判,然后他突然叫停了谈判,因为加拿大有人播放了一段关于里根的广告,他非常不满意,于是叫停了谈判。
你如何预测这种行为?这已经超出了“无序”的范畴,连“无序”都不足以形容。因此从这方面说,我对未来的前景并不乐观。
不过,马丁刚才的评论我很认同——也许这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从数据上看,世界发展的方向已然确定。就像他提到的,到2045年的趋势,我不会反对这种判断。正是这些力量推动着全球格局的演变。因此,中国及其他国家推动建立不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其实是一件积极的事。这将促使美国最终不得不去适应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
许钦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更具一致性和可预期的政策。比如说,中国对来自非洲五十多个国家的商品实行零关税政策;在世贸组织谈判中,中国也主动放弃了“特殊与差别待遇”地位,以推动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更好地运作。这些都是明确的方向。正如今天上午讨论的那样,中国拥抱自由贸易与自由市场——这是一条清晰、可持续的道路。
高志凯:谢谢钦铎。我认为,中国将竭尽所能让自由贸易取得胜利,让中国和所有贸易伙伴实现共赢。举例来说,既然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零关税政策已取得成效,为什么加以推广呢?为什么不试着推动中美之间的“零关税互惠机制”呢?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提议与美国实行双边零关税,也许特朗普总统会先高兴一秒钟,然后立刻跳起来反对,说“不行”“中国占我便宜”。因为中国对美出口确实高于从美国的进口。
但这套“互惠零关税”方案的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将美国对华出口额作为基准实施零关税——比如,美国每年向中国出口2000亿美元的商品,那么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等额商品也享受零关税。至于超出部分的中国出口,美方可自行决定征多少关税。这样一来,中美之间的贸易会既公平又对等。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安排不是给贸易“做减法”,而是为了进一步扩大。我们完全可以把中美贸易额从现在的近7000亿美元提升到1万亿美元。至于新增的部分,也能激励美国企业去寻找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优质、实惠商品。那样的话,中美两国都将变得更伟大,而世界也会因此变得更安全。-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