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0 | 来源: 新智元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加州 | 字体: 小 中 大
公司在找到可持续商业模型前,就已经在LLM上花得太狠了。我们已经没什么办法再融资,只能开始裁员。
AI裁员:旧瓶装新酒的把戏
这种套路我们早见多次: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裁员——
然后要求留下的人加倍努力,还要心存感激。
AI,只不过是个“听上去合理”的借口。
就拿亚马逊来说,当他们宣布裁掉14,000人后,一位高管还大谈“AI让公司创新速度前所未有”。
可没多久,另一位发言人却匿名对NBC承认:“绝大多数裁员其实跟AI没关系。”
CEO Andy Jassy更在财报电话会上坦言,这轮裁员并不能归咎于AI。
现实很冷酷:AI带来的收入既不足以支撑这么多裁员,也撑不起那近乎失控的AI基建支出。
预计2025年,全球AI相关基础设施支出将逼近1万亿美元,而GenAI所带来的总营收却不会超过300亿美元。
我们真要相信,这区区3%的回报就能掀起整个行业的“裁员海啸”吗?
投资人对此也左右为难:对OpenAI这种买方平台公司来说,AI营收小得可怜;但对像Nvidia这样的基础设施卖家来说,却是巨额利好。
Nvidia市值已冲破5万亿美元,而OpenAI则预计到2029年将累计亏损1150亿美元。
更麻烦的是,AI领域普遍缺乏财务透明。
OpenAI、Anthropic等AI公司并非上市公司,无需季度披露;大多数科技巨头也不单独披露AI相关营收(唯一例外是微软)。
没有透明,就没有答案——
在这种信息黑箱中,我们只能像无头苍蝇“盲目飞行”。
美国大学文凭贬值
裁员何时了?
如今,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些年轻人甚至被“工作将消失”的叙事吓退,不再为就业做准备。讽刺的是,正是这种放弃准备的选择,让他们更难被雇佣。
《经济学人》支持类似的观点,美国白领就业寒冬更多与经济有关,而不是科技。
尽管目前AI还未真正大规模抢走年轻人的饭碗,但长期来看,问题或许才刚刚开始。
美国大学学历的“收入溢价”已经停滞近二十年。如今,长期失业半年以上的失业人群中,大学毕业生已占1/3,而几十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5。
AI尚未全面取代年轻职场人,但当下一轮经济回暖时,留给他们的岗位,可能真的会更少。
眼下的问题是:美国裁员还会裁到多深?这恐怕只有少数掌握权力的企业高层才知道答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