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0 | 来源: 虎嗅APP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我们越追求健康,身体压力越大,精神状态越不健康。这就是“健康疲惫”的趋势。
你可以去CBD写字楼附近的健身房走走看看,许多人在加班到很晚后仍然要坚持健身举铁,爆炸的皮质醇水平让他们深夜无法入睡,只能靠服用褪黑素强制关机。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体上班,又只能用美式咖啡强制开机。
长期以往,恶性循环,睡眠不足,身体透支。看上去是为了追求健康指标,实际上为了合上1000大卡的运动圆环,快把命搭进去了。
“健康”和“自律”指标变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黄金标准,社会推崇那些极度自律、饮食洁净、肌肉线条如同刀锋般锋利的人,他们变成了某种病态的健康榜样。
健康主义如此盛行,演变成了一种道德标尺。它不再真正关乎健康,而是关乎社会地位和优越感。它在不经意间给人们贴上标签:你不自律,就是你懒惰,你无法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负责。
这种健康攀比,进一步加剧了普通人的羞耻感、焦虑和倦怠。另一方面,普通人困在眼花缭乱的补剂产品之中,把大量金钱浪费在这些消费主义衍生的健康产品上。
更糟糕的是,这种商业生态,完全忽视了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真正的健康并不意味着每天都要喝一杯羽衣甘蓝蔬菜汁。毫无负罪感地和朋友们一起吃一顿放纵餐,睡一个踏实的好觉,可能对压力极大的当代年轻人来说“更健康”。
在“健康倦怠”趋势之下艰难生活的年轻人,也开始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减少使用科技产品,走向“科技极简主义”,刻意屏蔽设备上那些不必要的推送,减少浏览社交媒体的时间,不再被所谓的健身博主和白女饮食套路pua,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