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1 | 来源: 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图/《高十》)
2010年,复读第一年,唐尚珺的成绩超过三本线几十分,可他并不满意;2011年,这次成绩过了二本线,但选不上好学校;2012年,志愿没填好,他选择重来;2013年,终于过了一本线,他填报了北京的大学,却没被录取。
与此同时,早在第一年复读成绩出来后,唐尚珺的家人觉得他再读下去也没什么希望,催促他在南宁报了一所技校学手艺。拿着家里东拼西凑的5000元学费,唐尚珺去技校办理退学手续之后,便瞒着家人返回钦州二中,再次复读。
2014年夏天,可能是唐尚珺的人生转折点之一。
(图/《高十》)
这一年,和他一同在钦州二中复读、已经32岁的吴善柳成为钦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唐尚珺的第六次高考成绩是573分,并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然而,被吴善柳的成功极大鼓舞的唐尚珺,相信自己的“清华梦”也近在眼前,选择再次复读。
这一年,在家人眼中本应技校“毕业”、开始工作的唐尚珺,失去了此前家里为他提供的学费和生活费。不过复读的费用倒不成问题——按照当时钦州二中的规定,复读班学生如果入学成绩超过当年广西高考一本分数线,可获得学费全免、每月400元餐宿补助的“奖励”。
虽然不用为学费发愁,但他需要给家里一些家用,以打消家人的疑虑。他在课余时间尝试打零工,还谎称自己在南宁一家名为“顺丰”的手机公司上班,每月工资1600元。
(图/《高十》)
同样在这一年,为了借钱,唐尚珺找到初中时最好的朋友何汉立。那时何汉立在电视台工作,听说唐尚珺还在念“高三”,便有了将好友经历拍成纪录片的想法。
唐尚珺原先并不愿意,但想到有求于人,也不好意思拒绝。某天夜里,唐尚珺喝了一些酒,也许是醉了,忽然对着何汉立的镜头自顾自地说:
“心中的梦想,老是驱使我去做那些事……我本来只打算做一年的,结果现在也5年了……我现在都怀疑,那句‘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真的了……现在想想,其实还有很多路可以走的,但是我现在不能回头了,我只能再走一段了,不管结果怎么样,都会比以前好很多了。”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