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1 | 来源: 央视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徐倩正在进行康复训练 受访者供图
“无缝衔接”的转诊
母亲离世后,让李虹稍感宽慰的是,母亲在生命最后阶段“过得还算安心”。
2023年年初,李虹母亲的间质性肺炎进入终末期,无法自主呼吸,时刻依赖医用呼吸机支撑。在北京海淀某三甲医院住院15天后,医生以“当前已无更多治疗可开展,二级医院条件更合适”为由建议转院。此前,母亲已6次辗转北京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因为无法做更多有效治疗,每次住院约15天便需出院。
这次,院方协助联系了一家民营二级中医医院,并通过救护车将母亲转了过去。在这里,母亲未再被要求转院,安稳住了两个月直至临终。“康复医院条件不错,基础医疗设备齐全,医护人员也专业。”李虹回忆。
车祸术后的徐倩同样感受到了转诊的便利。7月10日,她经120救护车从积水潭医院转至小汤山医院。床位协调、入院手续、病历流转均无需她操心,“来了之后直接办入院就行,医生对我的病情也都了解过了。”
徐倩正在进行康复训练 受访者供图
记者见到徐倩时,她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康复训练。如今她每天接受两次、每次一小时的康复治疗,包括电疗和器械训练。曾经卧床不起的她,现在已经可以缓慢行走,无法活动的双手已经可以抬放自如。
徐倩对康复中心的协作机制颇为满意。“积水潭医院的主任医师每周来查房三四次,不需要我准备病历,医生来之前已经掌握病情。”据她介绍,积水潭医院的医生会看一遍最新的检查结果,与小汤山医院的医生共同制定康复计划。每周两次回积水潭医院复查时,医生也允许她直接加号就诊。
天坛小汤山康复中心的运作模式与此类似。小汤山医院神经康复科主任医师谈晓牧介绍,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天坛医院接收大量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肿瘤术后等,这类患者常出现肢体活动受限、吞咽困难、失语等功能障碍,术后或急性期后半年内的“黄金恢复期”干预效果最佳。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