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1 | 来源: 《胡耀邦》 傅龙山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潜规则 | 字体: 小 中 大
(资料照片)
五、胡耀邦的挫败:理想主义的孤立
苏葆立笔下的胡耀邦是全党最真诚的改革者,他相信透明与真话能治愈恐惧。然而书中记录他多次尝试开放讨论,却屡遭冷场。一次会议后他愤然对幕僚说:“怎么大家都不说话?这不是开会,是点头。”
这句话后来成为党内流传的讽刺语。胡不理解,沉默已成制度潜规则:说话的人危险,沉默的人升官。
苏葆立总结:“胡耀邦的悲剧在于,他以为恐惧来自个人权威,其实恐惧早已制度化。毛死了,但毛的制度仍活着。”
六、结语:恐惧的制度化与改革的极限
“即便毛死后,没有人敢在政治局会议上自由发言”——这不仅是历史现象,而是中共体制的心理学写照。苏葆立指出,中共的稳定建立在恐惧的延续上,而非信任的重建。
政治局的沉默意味着:权力依旧以个人意志运行,而非制度规则;官员更关心自保而非真理;政治讨论被取代为政治仪式,中共国的文化仍停留在“怕说错话”的时代,这样的结构让任何真正的“政治改革”都无法诞生,
苏葆立以极具警醒意味的语句作结:“中国不缺改革方案,缺的是说真话的勇气;而勇气,在恐惧成为制度后,就成了最昂贵的东西。”-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