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2 | 来源: 印象与逻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英国 | 字体: 小 中 大
更令人讽刺的是,许多媒体仍然在宣称自己是“客观公正的守护者”。他们批评社交媒体传播假新闻,却自己在制造选择性真相。ABC主持人提前“判决”川普,CBS《60分钟》删减过哈里斯的关键问答,CNN和MSNBC则长期用片面画面暗示“白人至上主义”横行。
我曾开玩笑说,如果把CNN和BBC的新闻稿对调播放,普通观众恐怕看不出区别。两者的语气、词汇、节奏几乎一致,连措辞中的道德姿态都如出一辙。再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一并放入,你会发现这些媒体几乎可以互换标题和图片,而不影响任何逻辑连贯性。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套“全球左翼叙事矩阵”。
这种国际化的新闻合唱,是信息时代最危险的现象之一。
我个人对英国一直怀有敬意。青少年时期接触英国文学与哲学,让我对那个国家的理性与克制深感钦佩。英国人冷静、逻辑、审慎,相较于法国的浪漫与激进,英国文明更像是制度的艺术。BBC曾是这种精神的象征。
我仍记得第一次听到David Attenborough的声音。那种低沉、节制的语调,如同文明的呼吸。当我们观看BBC的野生纪录片、海洋探索或地球系列时,能感受到那种科学精神与审美平衡。BBC过去代表的是一种世界级的严谨与尊严。正因如此,它的堕落让人倍感痛心。
它从纪录自然,堕落为操纵政治;从敬畏生命,堕落为编辑真相。
人们常说,任何被左派触碰的事物,最终都会毁掉。这句话听来尖刻,却越来越像经验法则。左派的政治正确几乎污染了所有传统领域,文学失去了独立思考,好莱坞电影成了教条剧场,大学变成意识形态工厂。今天的艺术与新闻业,被同一种道德姿态吞噬,凡是不符叙事的,都要被清除。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多元”被理解为“口径一致”,“包容”变成对异议的排斥。最荒谬的是,那些自称捍卫少数族裔的精英,实际上把他们当作政治素材。对黑人、拉丁裔、亚裔的“同情”,往往不是平等的尊重,而是居高临下的怜悯。
这种施舍式平等,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傲慢。真正的平等,从来只能建立在个体的品格与能力之上。法兰克福学派的“受害者理论”,让人永远活在被拯救的叙事中。很多华人仍期待被保护,却忘了,自由必须靠自己争取。
BBC的崩塌,不仅是一场机构危机,更是英国文化自信的坍塌。一个以理性、事实与节制著称的民族,竟容忍自己的国家广播公司以政治为刀。这不仅是新闻的堕落,更是信任的解体。
BBC的衰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它曾是英国道德秩序的象征,是帝国理性与克制的余晖。今天,它却被意识形态掏空,成了政治情绪的容器。那些在镜头前操控事实的人,也在无形中剪去了英国的灵魂。
也许这就是文明衰落最真实的模样:没有爆炸,也没有火焰,而是在习惯与傲慢中,慢慢失去对真相的敬畏。一个社会不需要焚书,只要让谎言成为礼貌的叙事,就足以让真理沉默。
曾经的BBC,见证了一个帝国从殖民到克制、从权力到制度的转化,而今天,它自己成了这个历史循环中的讽刺。
帝国可以衰落,疆界可以消失,但一个民族的良知——那种对真理、理性与克制的信仰——不该随之沉没。
丁尼生在《尤利西斯》中写下过这样的诗句:
尽管许多已被夺去,仍有许多得以留存;
我们已不复往昔那能撼动天地的力量,
但我们仍是我们
一颗颗同样英勇的心,
虽被岁月与命运削弱,
却以意志为强;
去奋斗,去追寻,去探索,而绝不屈服。
这正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良知
the creed of the Victorian conscience.
它象征着英国文明的最后尊严:在衰败中仍坚持理性,在混乱中仍坚守真理。
但愿在这片古老的岛屿上,那份良知仍未熄灭.....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