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2 | 来源: 南风窗 | 有5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对此,李哲向盐财经讲述了自己的困惑,他曾和文科同学聊过,每次一说自己本科学的是计算机,对方就下意识认为他找工作不存在问题,拿的薪资也更高。但实际上,他并不像别人认为的那么轻松。
在大众的认知中,计算机类专业仍被视为就业市场的“硬通货”。然而,当下现实中的年轻求职者们却体会着截然不同的温度。曾经因“好就业”“高薪”而涌入计算机类专业的大量学子,如今需要面对岗位需求收缩与竞争持续加剧的多重挑战。
计算机这个“香饽饽”专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潮。
01
“六千都给不到”
如果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个问题:哪个专业是好专业?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计算机”。
社会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认可直接体现在高考报考的热度上。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版)》,计算机类专业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多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高校,就读于上述专业的学生告诉盐财经,在他们入读的那一年,计算机类专业是学校里分数线最高的一批专业。
9月2日,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在上课/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当时计算机已经比较热门了”,2019年,王浩高考结束,选择报考了一所211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当时他认为,软件工程专业像是“万金油”,不管是在互联网私企,还是央国企、泛体制内都能找到就业机会,薪资也相对更高。
张敏本科就读于湖南某“双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当初填报志愿时,她同样有过类似的考虑,“一方面当时计算机就业前景很好,岗位需求多,薪资待遇也不错;另外也受到了一些网络的影响,觉得电视剧里面的程序员很酷,很有技术挑战性”。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鸿沟远超预期。一批批计算机学子在四年后真正步入求职市场时,才发现手中的毕业证书早已不再是通往高薪职位的“直达车票”。
“六月底投的时候还会有人回复,七月到八月基本就没什么人理会了,一点都不缺人的样子。”张敏目前在深圳生活,主要投递的是Java开发方向。多轮投递未果后,她决定跨行求职,“深圳这边消费也高,不能死磕这一类工作了,要寻求其他出路”。
深圳消费高,只能寻求其他出路/图源:图虫创意
除了招聘需求减少之外,市场为毕业生开出的薪资水平也出现了显着降低,行业高增长时期的人才溢价正逐步消退。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数据,2021年至2023年,计算机类专业本科应届生初始薪资连年下降;其中,202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6771元,相较2021届下降115元。-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