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3 | 来源: 北京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转折来自一次思维上的“逆向而行”。“既然让原子从‘天上’(气相)落下来困难重重,那能不能让它们从‘地下’(衬底)长出来?”这个大胆的设想让团队兴奋不已。
经无数推演与实验,最终,他们提出了“晶格传质-界面生长”的新方法,突破了二维材料在层数控制与堆垛结构上的关键瓶颈,实现高质量二维单晶快速可控生长,速率可达每分钟50层。
用“晶格传质-界面生长”新方法制备晶圆级二维晶体。图源:中国人民大学
此外,她与团队合作开发的“界面单原子供应方法”,成功实现了12英寸二维半导体晶圆的批量制备,推动二维材料走向产业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如今,刘灿与团队朝着更高精度的目标进发:调控每一层原子的堆叠方式、旋转角度,甚至在特定位置引入缺陷或掺杂元素。“一旦实现,就意味着我们能‘定制’出具备特定电学与光学性能的全新材料,为‘后摩尔时代’的芯片发展注入新可能。”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