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3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乌克兰是首先在战场上大规模投入使用无人机的一方,我们用廉价无人机摧毁了对方造价高昂的主战坦克,很多国家都在学习这种完全改变战争的战术方法。”乌克兰跨大西洋对话中心主席马克西姆·斯克里普琴科曾多次前往前线,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是,俄罗斯也在向我们学习,现在他们大量使用的光纤无人机等手段,就非常难以拦截。”
有守军指挥官对乌克兰媒体透露,俄军的新战术导致乌军每次后勤补给和人员轮换都遭遇较大损失,连日常维持后勤的改装皮卡车都出现短缺。坚守在城内的无人机小组因此难以获得必要的装备补给,这让对抗越来越呈现向俄军“一边倒”的态势。
从7月开始,俄军还利用卫星图像及侦察无人机采集的图像,寻找乌军战线的漏洞,然后针对性地派出小股士兵,试图渗透到战线后骚扰乌军、击杀乌方无人机操作员。
乌克兰军方起初只承认俄军小股部队突入了波克罗夫斯克市区南部。但到10月,乌克兰媒体从前线官兵那里了解到,俄军已经出现在小镇的各个区域,包括最靠近守军后方的城西。一小队俄军甚至进入了扎什科最熟悉的波克罗夫斯克火车站,这里是城市的最中心。守军出动无人机攻击火车站大楼,最终将这支俄军小队击退。
“无人机战争”?
在新战争形态下,这看起来是一场“无人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战役。但细究起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俄军进攻波克罗夫斯克的思路,与巴赫姆特之战、阿夫迪伊夫卡之战相比,没有明显区别。不到最后时刻,俄军不会对城镇发起正面强攻,而是试图通过侧翼包围、切断守军的后勤通道,迫使乌军统帅部选择主动撤退,从而在不进行惨烈巷战的情况下夺取城市、宣布胜利。
因而,在这些城镇攻防战中,早期的外围侧翼作战,是乌军消耗俄军精力和耐心的机会。一旦城镇的对外通道被切断,战局就转为俄军消耗守军。在波克罗夫斯克之战中,俄军只是用无人机代替传统的火炮,阻止了守军的补给轮换;在更关键的“消耗守军”阶段,俄军依靠的依然是“人”。
根据乌克兰媒体引述前线守军的说法,俄军的小股渗透部队往往规模极小,“有时两三人,有时只是单个步兵”,他们徒步或骑车通过交错的前线,利用街巷作为掩体,寻找可以攻击的敌方目标。在此期间,俄军也进行过几次装甲集群作战,试图推进更稳固的前线阵地,但并不成功,最终都回到了“小股渗透”的原始作战方式。
乌军认为,大多数渗透俄军在通过交火线时已被乌军无人机发现并杀伤。但问题在于,相比于得不到轮换的守军,俄军有充足的兵力。按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说法,俄军目前在波克罗夫斯克前线部署了约17万兵力。而此次战役开始时,俄军只投入了约4万人。
不同口径的统计显示,目前波克罗夫斯克战场上俄乌的兵力比在10:1到8:1。一方面,这意味着乌军以极少的兵力牵制了俄军主力,并给俄军造成了每日可能达数百人的伤亡,在战术上似乎“占了便宜”;但另一方面,这意味着俄军有充分的资源进行渗透,而守军无力堵住防线漏洞。
今年10月,《基辅独立报》曾初步统计称,成功渗透进波克罗夫斯克的俄军士兵超过250名。另一家乌克兰媒体Hromadske采访守军指挥官后得知,俄军实际渗透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且不断有俄军从新找到的通道进入城里。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的应对是“发现并消灭他们”,但由于俄军各自为战,乌军甚至找不到集中歼灭对方的方式。
一名乌军无人机操作员抱怨道,他在波克罗夫斯克执行任务13天,其间因为俄军无处不在的渗透而被迫转移3次。还有指挥官表示,城内60%以上的区域都有俄军士兵出没,承担了90%以上打击任务的乌军无人机小组,现在每天的实际工作是和小股俄军短兵相接,这意味着他们将在俄军真的发起大规模攻势时无力应对。
而俄军的推进也并不容易。士兵们需要在黎明或黄昏出发,在无人机操作员最难识别目标的时候冲过前线。由于无人机的存在,前线的“死亡地带”宽度达数公里。这意味着,成功突入的士兵几乎无法得到后方的有效地面支持。俄军从7月就能突入城内,但到11月仍无法控制全城、消灭守军,也体现出小股渗透并不能取得绝对的战场优势。
乌克兰舆论多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乌军仍能维持防御一段时间。但《基辅独立报》同时指出,“保卫该包围圈对乌克兰而言不是一场有利的消耗战”。
俄罗斯方面则认为,攻下波克罗夫斯克已在朝夕之间。俄罗斯国防部称,俄军正在逐栋推进并清理城镇的建筑物,身处包围圈中的第68独立猎兵旅已出现集体投降事件。有投降士兵对俄军说,他们被指挥官抛弃,已经7天没有吃饭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