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3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库尔斯克之战的重演
如果波克罗夫斯克易主,这对俄乌双方分别意味着什么?
就战场局势而言,波克罗夫斯克不是一个孤立的据点,而是与在其东侧的姐妹城市米尔诺赫拉德共同遭到俄军包围。一旦波克罗夫斯克被俄军占领,仍在米尔诺赫拉德坚守的乌军第25空降旅和第38海军陆战旅将彻底失去援军,也再无突围的可能。
与此同时,俄军将能北上逼近乌克兰在整个顿巴斯地区仅存的两座相对较大的城镇: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考虑到乌军自2014年以来长期在此经营建造“战争城市”,俄军想攻下乌军在顿巴斯守卫的最后一片土地,并不容易。但是,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的象征意义,不如波克罗夫斯克,这里几乎是乌控顿涅茨克官方机构的最后流亡地。此前,顿涅茨克国立技术大学已因战火逼近迁往利沃夫州。
而且,如果波克罗夫斯克与米尔诺赫拉德相继失守,乌克兰政府竭力反对“交换土地停火”的理由将被盟友质疑。此前,特朗普政府内的一些人认为,乌克兰应当认真考虑普京提出的领土交易,不然“俄罗斯也会用武力夺取它们”。波克罗夫斯克之战似乎证明他们是对的。当然,乌克兰方面认为,这是特朗普政府“自我实现的预言”:不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然后见证乌克兰的“必然”失败。
西方分析则多指出,是乌克兰方面需要在波克罗夫斯克战役后反思,乌军此前是否向注定失败的库尔斯克之战投入了太多兵力,导致在顿巴斯关键战场上出现严重的兵力短缺。
“乌克兰本来就缺乏兵源。”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查尔斯·库普乾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乌克兰应当聚焦于防御,而不是进攻俄罗斯本土。
《乌克兰真理报》则批评道,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及乌军领导层,只专注于通过象征性的胜利来实现政治目的,忽略了兵源不足给前线带来的致命损害。今年7月,在俄军开始向波克罗夫斯克渗透之际,乌军统帅部却调集大量预备队,在波克罗夫斯克北郊的多布罗皮利亚对俄军发起“胜利的反攻”。
这几乎是库尔斯克之战的重演:乌克兰一度夺取18个定居点,庆祝了胜利;但与此同时,没有预备队支持的城内防御部队遭受了巨大压力。有守军指挥官告诉《乌克兰真理报》,由于没有人员来阻挡俄军,守城部队在向上提交战线态势图时作假,“标记为乌军占领的位置,可能只有两名伤兵,甚至一个人也没有”;此外,守军还不敢向上汇报阵地失守,因为“一旦汇报,就被要求反攻,但根本没有人”。正是在此背景下,俄军才能屡屡成功渗透,最终让守军陷入崩溃。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近日以波克罗夫斯克之战为由头发布报告指出,2022年初时,前所未有的志愿者的涌入,让乌克兰武装力量一度扩充至约100万人。这支撑了乌军持续三年多的抵抗。但现在,乌军已经面临“伤亡率居高不下,逃兵问题严重,因强征入伍而臭名昭着”的状况,如果还想打下去,乌军统帅部必须反思。
报告特别建议,在此背景下,乌克兰只能先保持防御姿态,甚至“必须做好在必要时放弃阵地的准备,以保存宝贵的战斗力”。然而,对泽连斯基来说,这在政治上似乎是不可接受的。
记者:曹然-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