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3 | 来源: 观察者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青春战斗曲》曲谱
·“老前辈”、“老同志”、“老同学”
观察者网:据我了解,您是因您父亲张敏生的影响而投身“白色恐怖”受难者的历史研究,能否和我们说说您父亲在“白色恐怖”年代里的遭遇?
张晓霖:我父亲生于1928年,5年前过世,山东平度人。他出生时恰逢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军阀割据,社会混乱。我父亲对这个时期的描述是,“有饭吃时是军阀,没饭吃时是土匪”,因为会抢老百姓的饭吃。当时军阀和外国势力欺压国人太甚,我父亲对社会的认知开始懵懂。
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国共迎来第二次合作,他在山东跟着一支游击队,在游击队的保护下完成了中学学业。那时很多人说他的想法怎么“偏社会主义”,他也搞不懂,只知道“谁对老百姓好,跟着他们一起走就对了”。后来才知道,他跟的那支国民革命军其实不是国民党的,而是共产党的军队。
抗日战争结束后,众多军人卸甲回乡。我父亲经由在游击队里认识的一些学长的介绍,到青岛警察局任职,归李国萃领导。因为他在游击队里读过书,会讲点英文,所以担任外事警察——说是警察,其实是配合警察们的工作,在一旁做翻译。
那时美军盘踞青岛,他每天陪着警察们帮外国人做笔录,因此看到了美军的种种恶行。像现在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的美军奸污妇女、喝醉酒开吉普车撞死路人等丑闻,他在那时就已经常耳闻目睹了,比如沈崇案。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驻在青岛的美军因为要喝酒,需要钱,所以会把过期的军粮偷出来卖给老百姓。有一年有长官过来,他们为掩盖罪行就把一些老百姓杀了,骗长官说是来偷粮的。那时候国民党为维护和美军的关系,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父亲就是从那时开始严肃思考国家及社会问题,进而慢慢形成对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
1946年12月24日夜,北京大学先修班女生沈崇去看电影途经东单时,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伍长皮尔逊等二人架至东单操场施行强奸。这一消息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北京、上海等地爆发了共有50万学生相继参加的针对美军暴行的抗议活动。 资料图
我父亲这辈子经历过三次生死交关时刻。第一次是国共第二次内战爆发后,美军说青岛警察局里有共产党人的存在,于是局里的人都被抓了起来。被关押时,有些不确定是不是共产党员身份的人告诉他,审讯的时候要一问三不知,这样还有可能逃过一劫。我爸每天晚上看着一批批人被带出去,据说他们都被绑上石头丢到青岛外海去了。
直到我父亲去世,他都不知道这些人叫什么名字,他们没有判决书,也没有墓冢,外界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但是这些牺牲者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父亲。后来台湾这边的很多老朋友和其他受难者家属常说我父亲很伟大,做了很多事,但我父亲常跟我讲他其实并不伟大,伟大的是那些为国家牺牲的人,老天留他一命,是为了让他把这些人的故事和历史真相传出去、让他们的爱国精神承下来,这是他的使命。-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