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3 | 来源: 观察者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还有一件事,是我父亲和我心中长久以来难以释怀的。朱枫烈士的骨灰是由徐宗懋先生等人找到的,其中也关联着另一位烈士家属漫长的追寻之路。
当年“金瓜石中学案”的校长潘承德也是一名地下党员。他牺牲后,他的儿子潘蓁动用了很多关系,却一直找不到他的遗骨。因为潘承德有个学生叫林学礼,和我父亲是狱中好友,所以潘蓁后来通过林学礼联系上了我们。对我的父亲而言,完成好友的嘱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多方努力,苦苦寻觅,这条线索最终还是中断了。
两年后,潘蓁再次来到台湾,找到了徐宗懋。他们通过殡葬系统查询发现,原来有一批集中火化的骨袋。原来潘承德牺牲后,先被送去军方的医学院解剖,八年后才火化,他的骨灰袋推断应该与朱枫烈士的属于同一批。可惜得知这一消息太晚了,有一年台风,放骨袋的建筑被吹坏了一角,雨水泼进来,导致骨袋上面的一些粉笔字被冲掉了。
这是家属们不断追寻的缩影,我们互助会对这份心情也感同身受。我觉得,现在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回家的问题,而是很多烈士的遗骨怎么找都找不到。这任务很艰巨,但我们还是会尽力做到底。后续,我们可能会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彻查这些烈士的遗骨的下落。比如张志忠烈士的遗骨,他的家人先是把他带回嘉义,后又移入一处灵骨塔。我没联系上他的后代家属,就给嘉义每个灵骨塔负责处一个个打电话问过去,才搞清他到底真正落在哪里。
张志忠烈士就义前
观察者网:如果有烈士的大陆家属想把他们的遗骨或骨灰带回大陆,请问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张晓霖:在台湾这边,正常来讲首先需要死亡证明,但因为“白色恐怖”时期最多只能拿到判决书,所以对于在户政单位死亡除户的证件要求没那么严格。
此外,需要证明自己和亡者的亲属关系。大陆家属需先向大陆民政局申请获得公证证明亲属关系,然后经由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处理。海协会的公证书在台湾海基会(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落地后,我们可以义务帮忙处理一些前期工作,比如整理相关文件、提前联系台湾殡葬业的相关单位,我们还会免费帮家属刻一个私章。若是需要我们互助会协助参与,最好能写一份委托书和切结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议。
家属来台移灵后,按照传统殡葬习俗,一般会把原来的墓碑打掉。不过我们会请他们把石碑留下,毕竟它是一个历史现场。
现在还有一个更大的难关:由于现今两岸对立氛围趋浓,台湾严格限制大陆同胞来台,使得烈士家属无法以来台扫墓及移灵回乡为由申请来台,因此未来我们只能以项目的名义向台湾的陆委会申请团体入台许可,帮大陆家属完成心愿。
观察者网:我看到现在有人在网络上发起所谓“让烈士回家”的活动,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
张晓霖:先说一点,网络上网友发起的这一活动,用“让烈士回家”这名称是不太对的,精准来讲,应该是“回乡安葬”,因为两岸同属一中。
话说回来,《沉默的荣耀》火了之后,网友发起了这一活动,再加上我们互助会不断地披露、更新烈士名单,所以很多烈士的大陆家属知道我们的存在后也开始主动联系我们。
协助家属迎接烈士遗骨回乡安葬,情绪很容易被感染:能帮家属找到烈士遗骨,我们很高兴;但遗骨没找到,我们也会很伤心。但不论怎样,我们都会尽力协助。当然,我们很欢迎更多民间人士参与,这件事不是只有互助会能做。
此外,大家能关心这事自然是好事,但希望不要受热度影响来祭拜、拍视频等等。对待这些烈士、同志,那矗立的一个个石碑,既是墓冢,也是精神坐标,对他们最大的尊重是把他们的爱国奋斗精神一代代地传下去。我们民族复兴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反帝反霸权的事业还在继续,只有继承他们的精神,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好地走向下一个1000年、2000年、3000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