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3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铜雀台遗址出土的石质螭首 摄影/本刊记者 倪伟
高台、佛像与古城
2008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人潮涌动。对中国三国时代尤为着迷的日本人,争相前来参观《三国志》展。展览规模宏大,文物皆从中国借展,策展团队遍访中国相关文博机构。其中一件体形庞大的青石螭首,是真正的三国旧物。它是铜雀台上的遗物。
这件螭首长达192厘米,前半部分是一尊龙头,獠牙尽显,威风凛然,后半部分为方形石头。在铜雀台上,其后身插入夯土台内,龙头昂扬外露。彼时,想必有一排排螭首巍然列阵,嵌在石刻围栏里,烘托起铜雀台的豪劲之风。
1986年,考古队员在铜雀台遗址一侧的探沟中发现了这件文物。由于邺北城从曹魏沿用至东晋十六国,其制造年代尚有争议,但不少学者认为,它就是铜雀台的原始构件。这是铜雀台遗址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遗物,如今收藏在邺城博物馆里。
虽然铜雀台千古闻名,但遗存甚少,而广阔的邺城,则有无穷无尽的宝藏等待发现。1994年以后,考古更是拓展到邺城的外郭城,外郭城有上百平方公里,城郭发现的赵彭城北朝佛寺、核桃园北齐佛寺、曹村窑址等遗迹,揭露了更为完整的古邺城图景。
2012年春节前夕,在外郭城勘探中,邺城考古队在习文乡北吴庄村北河滩内发现异常迹象。洛阳铲穿过5米厚的流沙,带出了汉白玉石块,这是佛像的常用材质。随后启动抢救发掘,一个边长约3.3米、深1.5米左右的坑被清理出来,坑里堆积物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全是佛像。
考古人员何利群在邺城遗址东郭区佛教造像埋藏坑遗迹进行现场发掘。供图/邺城考古队
考古发掘持续了16天,共出土佛教造像2895件(块),碎块3000片以上。“这是目前所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量最大的一次佛教造像发现,一次性出土佛造像的数量、品相、材质,位居中国之首,世界罕见。”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何利群说。研究证实,造像年代从北魏、东魏、北齐,一直到隋唐,跨度近四百年,其中东魏、北齐造像占据绝大多数。
北齐青石立佛,出土于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佛像埋藏坑,收藏于邺城考古博物馆。摄影/本刊记者 倪伟
北朝佛教在东魏、北齐的邺城发展到高峰,北齐灭于北周后,北周武帝发起灭佛行动,对邺城佛教造成巨大打击。而据何利群的研究,从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文物分析,埋藏坑应该是唐代之后开挖的。这些北朝佛像如何在北周灭佛中幸免于难,又为何在唐代被深埋保护?种种问题仍是谜团。
今天,出土于北吴庄佛像埋藏坑的佛像,缔造了一整座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十多年来拼接、修复后,数百件佛像露出完整真容,有题记的便有约300件。它们呈现了北朝时代中国北方佛像的洋洋大观。-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