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4 | 来源: 环球银幕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影 | 字体: 小 中 大
金鸡国产电影展(2)| 大地之诗,创新之路

1
专家导赏
11月12日,“大地之诗:电影《黄土地》专家导赏活动”在厦门举办,金鸡国产电影展艺术顾问,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着名编剧、导演张冀作为导赏嘉宾出席活动。
《黄土地》上映于1984年,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任摄影指导,张子良编剧,薛白、王学圻、谭托、刘强等主演。影片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讲述了陕北农村贫苦女孩翠巧在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的启发下觉醒出逃的故事。该片以独特叙事风格呈现,不依赖强烈戏剧冲突与明确反派,通过画面语言与仪式场景传递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内涵。
张冀表示,本次金鸡影展选择了多部电影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黄土地》便是其中之一。他结合个人经历分享观影感受,对影片中祈雨的段落印象深刻,也有幸成为了这部具有开拓意义电影的见证者。他指出,这部电影是80年代寻根文学与现代主义在电影领域的深度融合之作,既扎根民族文化土壤,又兼具现代艺术表达,充分体现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黄土地》像‘小径分叉的花园’,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东西。”张冀从中国电影史的角度梳理了第五代导演的创作变化,深入阐释了《黄土地》的创新之处:影片强调电影的本体属性,在颜色、音乐运用方面都有很强的自觉性。电影还集中体现了第五代导演对民族仪式场景的艺术呈现。他详解了《黄土地》中三个核心仪式场景——一头一尾两场婚礼(体现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安塞腰鼓(展现陕北人民蓬勃的民族生命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雨仪式(反映当时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安稳生活的热忱),这些场景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传递出导演对民族文化的深切关注、对民族发展的深刻思考,以及推动文化创新的积极追求。
张冀强调,跳出电影本身,从更广阔的文化与时代维度理解电影,能更深刻地领略作品的艺术价值。随着媒介形式不断革新,年轻观众对电影内容的需求更趋多元,电影创作者需积极回应行业变化。在人工智能时代,电影人需更主动学习新知识、保持对行业的好奇心与探索的勇气,积极适应技术与市场变革,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电影事业持续发展。而在创作思维与艺术技法上,更要传承《黄土地》的开拓精神,主动拥抱行业新变化。他表示,要感谢第五代电影人在当时创作条件下做出的开创性努力,他们的探索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的艺术表达,更为中国电影后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持续滋养着新一代电影创作者。最后,他鼓励所有电影从业者与爱好者,要以《黄土地》展现的精神为指引,勇敢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投身自己热爱的事业。本次《黄土地》专家导赏活动中,张冀结合自身创作经验与当下电影行业发展趋势,对经典作品进行独到深入地解读,为电影从业者、爱好者和观众带来诸多启迪。-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