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4 | 来源: 棱镜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朱宁
“很多散户之所以会面对30%、50%乃至70%的亏损,是因为在亏损20%的时候不愿意及时止损。”
在知名经济学家朱宁看来,过度自信、追涨杀跌、盲听消息、未多元化投资、不愿止损,基本解释了大部分散户投资者收益不佳的原因。
朱宁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他曾任雷曼兄弟和野村证券高管,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深耕行为金融、资本市场及中国金融改革。
早在2016年出版的《刚性泡沫》中,朱宁就曾警示,中国经济存在刚性兑付和隐形担保,亟需化解资产泡沫和系统性风险,房地产市场泡沫不可持续。他因而被称为“泡沫先生”。
近日,在深圳举办的一场投资策略会期间,朱宁分享了他对当前市场的投资观点及投资者行为研究。
朱宁提到,华尔街十分青睐招聘物理学背景出身的毕业生,因为物理专业需要的建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特质与量化投资的需求高度契合。现实中的投资却难得多,因为物理学充满了各种假设的理想条件,而人性是复杂和不可捉摸的。
这正是朱宁的重点研究领域——行为金融学,通过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为金融投资提供支持。
一夜暴富从来是极少数人的幸运,交流中朱宁反复强调,投资者要多元化投资,在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冒险,“投资最大的风险恰恰是不冒任何风险。”
我们为何总和财富自由擦身而过?普通人该如何守卫财富?朱宁给出了他的答案。
(以下为主要交流内容,有删节)
低利率时代如何投资?
Q: 您参与了《资管新规》的文件撰写。《资管新规》的核心在于打破刚兑,风险和收益水平相匹配。市场预期,当收益水平下降后,居民财富自然会流入资本市场。但过去两三年间,出现了利率哪怕一降再降,居民存款还是持续增加。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朱宁:过去几年出现了超额储蓄现象,大家期待的存款搬家有一定苗头,但并未大规模发生。
房地产和股票可能是过去居民家庭最重要的资产配置领域。但对居民家庭来讲,从金融学看,是在风险资产和安全资产之间的配置。
这一现象反映了居民家庭在经历疫情、房地产市场调整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变化后,对风险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配置在风险资产的额度在下降。
Q:近年来市场利率持续下降。低利率时代,您对于居民家庭理财有什么建议?
朱宁:2008年后,全球进入了相对持续的低利率时代,不只家庭理财,乃至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三点建议可以分享:
第一点,要坚持长期和多元化的投资。我们必须看到,复利的力量超过很多投资者想象。
巴菲特95%的财富是65岁之后创造的。巴菲特从15岁开始炒股,可能65岁之后的投资收益未必比之前的收益更高,但他的财富规模大了很多。我们在讨论投资收益时,必须考虑本金的规模有多大。因此希望大家投资要从年轻抓起,从走向社会开始有收入就做好长期投资规划。
很多人说,我不知道这时候能不能炒股、能不能买黄金。但金融资产的好处是,你不一定非要选择0或1,也可以选择0.5或0.8,可以是渐进的过程,把一部分财富用于投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