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5 | 来源: 观察者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中欧贸易和政治关系也在关键的当口。“安世之乱”不仅干扰中欧关系,也将间接决定欧美关系。
欧洲现在很矛盾。原来希望在美中争斗中,自己成为关键的平衡手,从中争取最大利益。现在欧洲不仅在美国那边成为可以随意抛弃的棋子,还在中国这边成为不惜杀鸡儆猴的靶子。美国出台“50%穿透性规则”,强迫欧洲跟进,又在中美贸易休战协议后搁置,把荷兰晾在寒风之中,也使荷兰乃至欧洲的前胸一阵比一阵发冷。
“安世之乱”不仅提醒欧洲:得罪中国的代价未必比得罪美国小;更提醒欧洲:与美国同步从中国榨取利益,可能反手就被美国卖了。从荷兰角度来说,当然希望这事就这么完结,我们都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会这样吗?
如果荷兰撤销部长令,恢复张学政CEO位置,闻泰恢复包括资产、人事权、经营方向在内对安世半导体的全面控制,那么一年后怎么办?在理论上,“50%穿透性规则”在一年后可以恢复,荷兰会再次面临实施部长令的压力。但是这也可能意味着安世半导体在这一年内改天换地,让一年后的部长令变得无关紧要。
荷兰安世的高层在整个事件里的作用很坏。他们出于个人私利,与荷兰政府阴谋互动,侵吞闻泰的合法利益,形同政变。
政变告败后,首恶如何处置,古今中外皆有先例。如今不兴“砍头”,但“撤免”理所当然;而且并非签个高额补偿协议的体面离场,而是因严重违背职业操守、行为不端而被依法撤免。眼下恐怕荷兰安世高层个个“眼观鼻、鼻观心”,纠结是主动请辞,还是等着那天被宣布免职。
中国安世
这批人的职业前景也势必受损:市场普遍忌惮“政变高管”。对内,有忠诚度阴影;对外,有公司形象包袱;在人事层面,更被视作人品存疑。荷兰政府或许有保护荷兰安世高管的想法,这就要看闻泰和张学政的心情了。给他们3个月缓刑期、确保过渡,也不是不可能,大家都不做得太难看。重要的是安世半导体的未来。
在这场风波中,闻泰与安世中国被迫把鼎泰匠芯晶圆的量产加速度“拉到200%”,从原先追求成本优势和更高技术天花板,被动转为“先把供应链接上、确保活下去”,准备硬接硬扛。一旦荷兰撤销部长令、上游恢复供给,系统性压力立刻大幅缓解,那么整个产线的产能爬坡、产品认证都能更从容,过渡也更平顺。鼎泰匠芯的重心也可以回到“面向未来”的发展上:加速的节奏会更稳、更扎实,但绝不会慢下来,毕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技术与经营重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进一步强化。这与“挖空欧洲”无关,完全是顺着经济与科技演进的潮流。“安世之乱”之后,很可能形成“中国+1”的格局:“+1”侧重传统产品,稳住存量市场与现金流;“中国”主攻新技术、新产品,抢占更大的增量空间。毕竟未来不仅有车规级芯片市场,还有包括机器人、AI服务器、航空航天等更广阔的未来市场。
如果说安史之乱把唐朝划为前后两段,那么“安世之乱”可能把闻泰划为前后两段。安世半导体依然是闻泰的摇钱树,但此安世半导体或许非彼安世半导体了。一年后,荷兰面对可能重来的“50%穿透性规则”,面对已经面目全非的安世半导体,面对又上了一层楼的中国经济和科技实力,再看看搁置了一年的部长令,怎么办呢?可能只能说一句“让过去的过去吧”。
“安世之乱”可能也使美欧意识到:中国是真老虎,老虎发威很可怕。对中国搞下三滥,不仅要被剁手,还可能被中国掀桌子。而在重新放好的桌子后面,可能就没有自己的位子了。
必须说,荷兰尚未搁置部长令,可能还在试图以某种形式挽尊。但荷兰已经没牌了,继续一意孤行下去,就是自我边缘化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