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6 | 来源: 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她眼里,易烊千玺是个再正常不过的男孩。“有人说他早熟,有人说他做泥塑盘核桃,不是这个年龄该做的,那你怎么知道这里面没有门道?”
现在的易烊千玺呈现出来的一切都不是别人逼迫的。他不介意也不需要外在包装和立所谓人设,他内心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他去寻找自己。当你夸他自律时,他微微一笑,说其实自己很懒;当你说他做事很酷时,他不会否认,但会换个更谦虚的说法“效果还可以”;当你心疼他心里能装事,他云淡风轻地说“时间会把它带走”。
显然,成熟与少年,并存在易烊千玺身上。他的泥塑老师任哲觉得,从内心看,易烊千玺应该永远是个孩子。他也可以很成熟,但这是形容脑子的,在考虑问题上成熟。
在成熟与少年之间,他找到了自己。
易烊千玺说自己有选择恐惧症,在《这!就是街舞》遇到好的选手就开始纠结。但事实上,易烊千玺的毛巾送得飞快,街舞选手说:“实际上,他(易烊千玺)很坚定。”备采时,易烊千玺解释了自己的行为,“有好的我就直接给你过了”。这算不上矛盾,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最直接也最有效——最终以一种成人的果断亲手终结了自己的纠结。
人们看到了期待中少年的成长,但也捕捉到了属于少年的调皮与意趣。当街舞导演宣布每人只有26条毛巾时,易烊千玺开玩笑道:“如果毛巾不够呢?去抢别人的。”而他的队员在与其他队battle时,对方的队长鼓励队员“把毛巾抢回来”,易烊千玺则歪着头一笑,不紧不慢地叮嘱自己的队员“稍微收着点,不用太使劲”。
私下里,“撸猫少年”易烊千玺会任由猫咪们在他身上爬来爬去,他给小猫起各种可爱的绰号,“小漂亮”“小脸脸”“脏耳朵”“小家伙”“小姑娘”……
抽离与投入
易烊千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外界审视他时的好奇和八卦之心,但他自己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世界和自己的好奇,那是他与世界发生联系的方式。
这也是易烊千玺特有的生存逻辑。面对被注视、被围观,他从不习惯到感到新鲜,一两年过去,他开始对此感到疲惫。他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这或许是他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与外界保持距离,让人们觉得他有一层包裹感。很多时候,“嗯”“对”“就是这样”的回答方式快速化解掉了一切追问,再加上一个礼貌的抿嘴笑,彻底拦截住了问题行进下去的可能性。
或许,这也能略微解释为什么让他在皮卡与摩托之间做选择,他选择了前者。皮卡的那层铁皮,区隔了太多外在世界的芜杂。在李予萌看来,千玺的自我保护再正常不过:“他不保护自己,还指望谁来保护他呢?”
但易烊千玺的这种抽离,并不矫揉造作,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完全被社会化的人。一有时间,他就喜欢去任哲的工作室做泥塑,慢慢地,在他的雕塑时光中开始加入师生两人的对话。形而上的人生哲学往往是他与任哲交流的主题。“他对于不太人间、比较玄妙的东西是关注的、有感触的。”任哲说,关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话题,千玺不感兴趣,这可能也是让别人觉得他不爱说话的原因。
在名利场长大的人,能够将目光从繁华处抽离,同时屏蔽司空见惯的灯红酒绿,这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实属不易。
他将自己ins的头像设置为一张封闭货车的图片,不得不说,封闭货车与他本人的性格有着某种相似性——有些部分不轻易示人,要从世界中抽离,但车厢里却装着很多东西,而且还在不停地被填充。
这似乎是易烊千玺在抽离与投入之间找到的自洽点。显然,投入比抽离要难得多,也要用力得多。但人们发现,易烊千玺是一个非常容易进入沉浸状态的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