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6 | 来源: 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2019年,易烊千玺举办了第一场个人演唱会,取名“玊尔”。对于这么生僻的主题,李予萌一点都不觉得奇怪,“这就属于他啊,跟他的气质很搭,如果哪天他搞出来一个很俗气的主题,我才觉得那不是他”。
李予萌说,每次开会,易烊千玺都会参加。有的艺人习惯于导演组把设计做好,他们去执行就完了。但易烊千玺不是,他属于那种自己要参与创作的人,“他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演唱会等于是一个我们共同创作的过程”。
对于演唱会,易烊千玺早已笃定了自己的想法,全场一共23个节目,前20个节目除了唱歌、跳舞,他不说一句话,全程靠表演。李予萌记得,这场讨论会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当时导演组觉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实现易烊千玺提出的概念和方案,对易烊千玺本人和团队来说挑战都很大。李予萌当场问他:一定要做吗?易烊千玺回答一个字:对。
演唱会当天,站在台下的李予萌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看着舞台上的易烊千玺:他在沙发上看镜子,当他把镜子抬起来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他被舞蹈演员束缚住并被投入“笼子”之中;在做旧的工厂背景下,红色系的易烊千玺是硬朗的,而戴着眼镜、白色系的易烊千玺又是斯文的。
“我们给他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是他想要的自己的世界,在里面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李予萌说,那时候灯光不是灯光,视觉也不是视觉,全化作了无声的语言。而易烊千玺完全沉浸其中,每一个情绪的变化都一气呵成,他内心的投入完全与舞台融为一体。
他演出的是一个人的AB两面,截然不同的两面。你说哪一个是易烊千玺?哪一个都不全是他,哪一个又都是他。他要张力,但他绝不是一个冲突感那么强的矛盾体,他总能找到平衡点,把自身不同的面表达出来,同时,也让A面与B面自然贴合。
对于一个不爱说话的人来说,能够如此表达自己已然非常难得。
演唱会结束,导演组、制作团队、艺人团队都哭了。“天哪,太不容易了!”也只有他们知道,突破自己的背后,易烊千玺付出了多少。
李予萌此前多次与易烊千玺合作,她知道,易烊千玺是精益求精的人,但他的高标准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你说他跳舞好不好?很好啊,都好到那个份上了,但现场彩排,他还是要一遍又一遍地跳。他不停地问我们,还能给他时间再排练吗。”李予萌说,这次演唱会筹备时间太紧,排练的时间自然不太多,但他们还是拿出了大量时间给易烊千玺排练舞蹈和走位。
按照易烊千玺的个性,即便压力再大,他一般也不会说出来。但合作了太多次,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他第一次面对全程几乎全靠表演的演唱会,还要兼顾歌曲和舞蹈,我知道他的压力是很大的。”李予萌说,排练时,易烊千玺一点点抠舞蹈卡位,精准地卡时间、卡灯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很完善。
在李予萌眼里,这是易烊千玺感染周围人的一种强大气场。如果站在他的角度看,这应该是他又一次对自己、对世界的探索:他不断试探着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的边界,也不断试探着这个世界与他碰撞后产生的烈度有多强、接纳度有多高。
这场演唱会,对于易烊千玺是突破,放在业内,也极具先锋性。所幸,他的试探没有让自己失望。“他把观众都带进了他的世界,23个节目都不讲话也被观众完全接受,台上台下的人们在心里完成了交流。”李予萌说。
规则与自由
曾经微博上有一个关于易烊千玺的热门话题:“请问易烊千玺还有什么不会的?”
这些年,易烊千玺不断解锁各项技能,开演唱会、担任街舞队长、出演电视剧、走上大银幕、做雕塑、盘核桃、写书法……甚至有人总结过,易烊千玺接触过的乐器多达十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