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6 | 来源: 数智研究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刘强东 | 字体: 小 中 大
焦虑的刘强东:亲自送外卖、卖酒
除了京东在外卖战略上激进突围外,刘强东的频繁曝光,也暴露了自身发展的焦虑。
2024年,刘强东在内部会议上痛批过去五年是京东“没有创新、没有成长、没有进步”的五年。带着“二次创业”的决心,他重新杀回了一线。
2025年,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刘强东。他不仅骑车送外卖,还穿着“猪猪侠”T恤在街头推广。他现身品酒会,亲自讲解葡萄酒知识。在七鲜小厨的直播间里,他还亲自下厨炒菜。
这种“现场主义”的管理风格,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京东的组织战斗力。内部人士透露,刘强东每周亲自参与零售、物流等板块的日会,关注商品、价格、服务等每一个细节。他甚至在此前的内部培训中讲到声带撕裂。
企业家的个人努力,并不总是直接转化为业绩增长。
从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来看,刘强东交出的答卷并不尽如人意。虽然营收保持了增长,但净利润的连续腰斩(二季度下滑51%,三季度下滑55%)却是不争的事实。
更严峻的是现金流的恶化。今年前三季度,京东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去年同期的正向332.04亿元,骤降至负向18.88亿元。这一指标的恶化,直接反映出新业务对公司资金链的巨大消耗。
在刚过去的“双十一”大促中,京东虽然宣布成交额再创新高、下单用户数增长40%,但市场的体感却并非如此热烈。随着“双十一”战线不断拉长、玩法日益复杂,消费者对于大促的疲劳感正在加剧。
有声音甚至质疑,京东“双十一”期间的数据可能存在“水分”。不少消费者发现,大促期间的价格并未比平时优惠多少,甚至出现了“先涨后降”的套路。这种信任的消耗,对标榜“正品低价”的京东来说,是一种隐形损失。
京东在多元化业务上的四面出击,也显得有些杂乱无章。
除了外卖,京东还涉足了酒旅、国际电商、汽车销售甚至预制菜等多个领域。豪掷26亿美元收购德国电子零售商Ceconomy、收购香港(专题)佳宝超市、联合车企卖车……这一系列动作看似热闹,但至今尚未形成清晰的协同效应,反而给人一种“病急乱投医”的观感。
在财报电话会上,京东CEO许冉向市场传递信心。她表示,国补政策虽然短期内拉高了基数,但更长远的意义在于推动了行业升级。对外卖业务,她强调目标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既追求单量增长,也会逐步释放规模效应。
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财报发布后,虽然京东股价在美股盘前微涨,但2025年来其股价跌幅接近10%,远远跑输大盘。相比之下,老对手阿里巴巴在AI概念的推动下,股价涨幅接近一倍。
对刘强东而言,“二次创业”注定不会轻松。在外卖这个无底洞面前,他需要向市场证明,京东不仅有烧钱的勇气,更有赚钱的能力。否则,那个曾经的“电商帝国”,可能会在无休止的亏损扩张中,逐渐迷失方向。-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