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7 | 来源: 新浪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数据来源:QuestMobile
版权剧份额减少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所有资源向仅有的少数大版权剧集中。而大版权剧所需的头部卡司和头部IP都属于稀缺资源,基本上掌握在少数几个头部公司手中。相对而言,中小型公司或工作室便只能选择避开“大版权”竞争,转向走更加保险的定制剧策略。制片人告诉小娱,部分仍在坚持做主控的上市公司每年可能只“死磕”个位数版权剧,主要用来巩固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定制剧的利润率远小于版权剧,使得如风投等部分外部资金退出市场。过去的大版权剧的毛利润率大概在30%到50%,而定制剧的毛利润空间仅有10%到15%,属于“赚个辛苦钱”。小娱采访的投资人坦言,在行业整体承压、利润的量和价同时被压缩的大环境下,纯财务型投资者大多不愿意再投资于电视剧行业。而相对而言,剩下的是更为安全稳定的平台资金、以及资金成本相对较低、追求稳定回报的电视剧上市公司。
这种开发模式并非我国所独有。Netflix的创作模式也大致相同——约定好总投资金额、由当地制作团队完成制作、最后版权归属于Netflix所有。在给定预算的情况下,主创团队必须自主控制成本、打磨出好的想法;而Netflix在拥有的众多版权中选择表现优异者进行IP开发,通过系列化和衍生品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然而,相关人士也认为,国内距离跑通Netflix的这套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面对市场环境、内容环境、消费习惯等多维度的不同,国内的电视剧行业实际上是仍要在成本和收益、“好内容”和“低风险”之间走钢丝。
垫资模式如何影响行业未来?
比解释新商业模式更加重要的是,未来的电视剧行业又会走向何方?
首先,这种模式的转变是否会影响电视剧公司的财务和业务能力?诚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款项是否完全收回,都不影响利润表中营业收入的核算以及在定期报告中进行中项目的呈现。但从现金流量表来看,不管是转向垫资等联合出品模式的公司,还是在坚持主控主投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从去年开始大多保持流出状态。
这表明即使相较于版权剧时代,当下的回款时间略有缩减,但电视剧从投资到上线到平台打款的长周期对行业内公司形成的现金流压力仍然存在。与此同时,部分公司还出现应收账款突增。这两个现象都对上市公司财务的可持续性形成考验。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