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7 | 来源: 新浪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电视剧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数据来源:wind
从业务能力上来看,投资人向小娱表示,主控能力已经不再构成头部公司的护城河。平台在采购剧集时,更加看重的是项目的卡司,如是否配备了头部的IP、头部的主创团队和头部的演员。而上市公司或头部公司相对于中小型公司而言,主要的优势在于现有的业内资源和财务风险的承担能力,但前者的优势也并不牢靠。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向财务投资者转型,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扬长避短”。
需要注意的是,定制剧并不是上市公司“垫资”投资模式的唯一解。据小娱了解,一些上市公司也会通过“垫资”这种方式投资版权剧,但必然是已经有明确平台购买意向的版权剧。
小娱在《长剧已失速,短剧未上桌|剧集2024年报解读》中提到,整个行业都在寻找新的盈亏平衡的锚点,行业需要的不只是好内容,而是能做到收支平衡的好内容。无论是垫资模式的兴起,还是定制剧取代版权剧的趋势,都指向行业正在极力寻找确定性和安全感。
“活下去”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共同的目标。平台通过定制剧控制成本并将剧集的干预前置、上市公司及头部公司通过垫款投资模式控制风险并维持业内影响力、主控团队用对项目的控制权和利润换取长期生存的能力。
但众所周知的是,创新性和稳定性常常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特别是对于内容创作而言。从当下的角度来讲,该制片人告诉小娱,他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对稳定的追求胜过对内容的追求。但两位相关人士都表示,电视剧行业的容量的确存在,好内容仍能做到“叫好又叫座”。而关键在于,现有的开发和投资模式如何才能做到对好内容“保驾护航”。
话题互动:
你如何看待这一开发模式对行业的影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