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8 | 來源: 德國之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德國 | 字體: 小 中 大

《科隆城市報》發表評論稱,在對華依賴日益加劇的大背景下,柏林在與北京的較量中已近乎毫無籌碼。而此次克林拜爾的中國之行,就是這種無力感的展示。《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稱,中國企業在德國進行戰略布局的同時,德國經濟界卻嚴重缺乏戰略眼光。
《科隆城市報》評論稱,基民盟籍外長推遲出訪中國的行程之後,社民黨籍的德國財政部長克林拜爾開始了北京之行,這本身就是壹個非常微妙的外交動作。但更為糟糕的卻是,這位財長在北京幾乎沒有任何可以討價還價的籌碼。這篇題為《克林拜爾在北京:幾乎無牌可打》的評論寫道:
“有壹個事實眾所周知,但卻有必要反復強調:德國的繁榮機制建立在叁根支柱之上,安全依靠美國,廉價能源依靠俄羅斯,而德國產品的銷售則依賴中國。隨著特朗普(专题)再次就任美國總統,第壹根支柱已經搖搖欲墜,而俄羅斯發動侵烏戰爭之後,第贰根支柱也已不復存在。
更為令人遺憾的是,第叁個支柱的情況也同樣不容樂觀。長期以來,人們壹直堅信,在全球化時代,經濟上錯綜復雜的相互依賴將會使政治趨於緩和,並最終帶來和平。然而,現如今,貿易政策卻淪為了超級大國的政治施壓工具。克林拜爾的中國之行就是這種政治大背景的壹個投影。
聯邦政府內部缺乏相互協調,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問題在於,基民盟籍外交部長瓦德富爾遭到中方冷遇,進而決定取消北京之行之後,克林拜爾本來也應當取消行程,否則只會給外界留下聯邦內閣可以任人挑撥離間的印象。”
《科隆城市報》的評論寫道,瓦德富爾因為批評中國在台灣(专题)海峽的所作所為而遭到北京的冷遇,而相比之下,克林拜爾的表述則要審慎得多。這也正是問題所在,德國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向北京施壓的籌碼:
科隆城市報:中國對德出口已經是德國對華出口的兩倍圖像來源: Wolfilser/IMAGO
”事實上,克林拜爾的壹系列表述都是無力感的外現。他呼吁中國,為結束俄烏戰爭付出更多的努力。而現實卻是,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专题)正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堅定盟友。德國副總理兼財長克林拜爾還強調,中國方面注意到了德國對稀土供應問題的擔憂。而事實卻是,中國看到了德國人的恐慌。畢竟,中國對德出口已經是德國對華出口的兩倍。
盡管德國仍是歐盟內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但中國手中握有壹系列施壓武器,而克林拜爾手中卻無牌可打。他至多只能發出威脅稱,德國會密切關注台海局勢。但可以預見的卻是,壹旦中國對台灣發動進攻,德國又能做什麼呢?幾乎什麼都做不了。”
“德國如同戰略侏儒”-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