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8 | 來源: 紐約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這些融資流入關鍵礦產、基礎設施、半導體等敏感技術領域。專家警告,這可能讓中國在戰略商品儲備、供應鏈和海上咽喉要道方面獲得經濟控制權。
“這些銀行家通常會向盈利項目放貸,但他們也經常被迫遵守共產黨的指令。”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高級研究員、前中銀國際美國分行總裁柯安迪(Andrew Collier)表示。
“中國肆大國有銀行的行長都是中國最高層政府決策圈的重要參與者。”柯安迪還說。
AidData的研究顯示,中國國有放貸機構已向數拾個國家的並購交易提供超過3350億美元信貸,其中肆分之叁的資金流向中國收購方,涉及機器人、生物技術、量子信息等領域。
位於德國漢堡的安世半導體工廠。這家芯片制造商近期被荷蘭政府接管,此前壹家中國公司收購其控股權。
部分此類交易後來已告中止。2019年,中國企業聞泰科技收購了總部位於荷蘭的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導體的控股權。今年早些時候,因美國將這家中國控股方列入黑名單並對其實施嚴格運營管制,荷蘭政府隨即接管了安世。
在美國,中國機構的融資活動涵蓋范圍廣泛:從企業日常商業融資到液化天然氣和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的資金支持,還包括為壹些與中國政府關系密切的中資企業備受審視的收購案提供資金。
特朗普在第壹任期內曾阻止與北京有關聯的投資者收購俄勒岡州萊迪思半導體公司。不久後,美國國會加強了對中資投資的審查。此後,中國在美敏感領域進行收購融資的難度顯著增加。-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