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8 | 来源: 极客电影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电影 | 字体: 小 中 大

好莱坞已经没几个人
还像陀螺这样拍电影了
文 | 老羊
编辑 | 羊羊、小小树
在院线电影萧条的这几个月,有影迷抱怨与其进电影院被新片折磨,同样的时间还不如用在重温经典上。
奥斯卡最佳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以下简称“陀螺”)在创作上,似乎也和这些影迷不谋而合。
但他不是重温,而是重塑。
继《玉面情魔》与《匹诺曹》之后,这位全世界最痴迷怪物的导演,终于将镜头对准了他魂牵梦绕的文学经典: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造的“科幻鼻祖”《弗兰肯斯坦》。
△ “经典改编狂人”陀螺终于对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下手”了
这绝非又一次对经典形象的简单复刻。陀螺抛弃了深入人心的“西装钢钉”造型,回归原着中更具悲剧色彩的流浪汉形象,并以他标志性的哥特美学和实景搭建,为这个古老故事注入了惊心动魄的血肉与灵魂。
影片的核心不再是警惕失控的科学,而是转向一个更普世、更痛彻心扉的主题:为人父母的失败。
通过重构维克托与其创造物之间“叶公好龙”式的父子关系,以及雅各布·艾洛蒂那融合了“暗黑舞踏”的颠覆性表演,陀螺深刻探讨了何为创造,何为抛弃,以及在一个缺乏倾听与宽恕的世界里,怪物与人究竟由谁来定义。
△ 陀螺通过重构维克托与其创造物之间的父子关系来探讨影片主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