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9 | 来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现在我的月收入高的时候能过万元,公司稳定接单加上外面灵活的项目,让我在这个行业站稳了脚跟。但如今,这一行的竞争也越来越厉害,门槛不高谁都能做,要做出名堂,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资源。
▲?服装搭配工作中的安。图 / 访谈者提供
也有人问AI会不会取代我们?我觉得短期内不会。搭配是很主观的事,需要理解和沟通,机器很难替代人类的审美和共情。
给AI出题,一题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六六 40岁 某三、四线小城市
和大多数北漂一样,30多岁时,我从北京回到了老家,一个三、四线小城市,工资也从互联网公司几万元的高薪,降到了每月只拿三四千元。自然而然,我想到了兼职。
打开招聘软件,AI数据标注的需求非常多,这个工作也早就不是多数人想的那样:门槛低,工作枯燥,从早到晚对着电脑,机械地做图像识别、分类。相反,如今很多AI数据标注都会写明“硕博优先”,时薪从几百到上千元都有,而且对应聘者的专业要求非常细,几乎和高考一样,有医学、文学、理科等等分类。一些数据标注的活儿,会专门找参加过数学、物理等奥赛竞赛的人来做,甚至还有公司写明要招会算命的。
简单来讲,我们这批硕博生的兼职工作是给AI判题、出题。比如我是心理学专业,我就会出很多心理学领域相关的题目。从学科角度看,AI的能力已经很强了,它有了一个学科的基本框架,比如心理学有一组词是“气质”和“性格”,前者代表一个人先天的样子,后者则是后天培养出来的,AI知道并且会应用这个理论,只是它偶尔还会弄混,我就需要给它纠正这种很细的问题。
我的工作当然不是那么简单,随便出一道题都行,题目基本都是硕士小论文级别的难度,知识运用很复杂,如果出题的要求是把AI难倒,就更难了。每次,我基本要从0到1开始搭建一个复杂场景里的问题,然后要写出这个题的解题思路,有哪几个得分点,再根据得分点给AI的回答打分,整个过程有点像编写教科书后面的参考答案。
从得分点看,AI相对欠缺的是“情感”力,它能识别情绪,但是广度、深度都不够。当它面对复杂的生活场景问题时,反应往往和真人心理咨询师有差距。比如一位妈妈咨询孩子成长的问题,真人咨询师能从表情、动作等细节反应过来,妈妈问出这个问题,焦虑到什么程度了,要怎么安慰她。
但AI在任何时候都只会表面安慰一下,重点放在怎么解决,就像刻板印象里的直男一样,给你分析步骤、罗列方案。但在心理咨询中,重要的从来不仅是提供方案,而是体会咨询人的心情,这恰恰是AI缺乏的。
不过,这些能力并不是完全无法训练,我在得分点里会告诉它,要怎么安慰人等等。模型也的确正在往更深的共情方向慢慢进化。有一次,我对AI说“我没事”,它竟然能明白这句“没事”并不是真的没事,而是一种需要被安慰的表达。
只是,随后它给出的安慰表述又有局限,很假,安慰不到人。我觉得这是AI本身的问题。设想一下,平时跟朋友倾诉,朋友有时会拿自己经历或者别人的经历举例子、给到安慰,但是AI没有自己的生活,说出来的话会很干巴。有趣的是,我身边依然有很多人喜欢和AI聊天,对他们来说,这种“假假的共情”已经足够了,被看到、被回应、被支持,已经超越日常生活很多了。
我还是认为,AI在短时间内尚没办法真正取代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因为在一些极端场景里,心理咨询师能从一点信号看出这个人的心理状况危险,及时干预,而且有底线的心理咨询师懂得与咨询者沟通的边界,不让对方依赖甚至爱上自己,这些都是当下AI无法做到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