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21 | 来源: 凤凰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关税 | 字体: 小 中 大
特朗普(专题)为了避免“激怒中国”,强行压下了对华新关税。中美釜山会晤前,这位美国总统行事从未如此小心谨慎过。
路透社不久前援引多位白宫官员的话称,美国可能会推迟征收之前宣布的100%半导体关税,“以避免激怒中国”。
两位直接了解此事的人士透露,过去几天,白宫官员们已经将这些信息传达给了有关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美国政府正在采取更为谨慎的做法,以避免激怒中国,防止贸易战“战火重燃”,确保关键稀土矿物的正常流通。
今年8月,特朗普政府曾宣布,将对所有进口半导体产品加征约100%的关税,但豁免在美国设厂生产或承诺在美国生产的企业。过去几个月,白宫官员曾多次放风称,美国政府将会“很快推出”这项关税措施。
然而在10月底的中美釜山会晤结束后,这一说法也发生了变化。正如消息人士所言:稀土就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美釜山会晤结束后,中美开始进入一段难得的“休战期”,双方之间的一系列关税与管制措施也被暂停,包括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而现在美方不想冒着“休战期”被打破、稀土再次断供的风险,强行加征100%的半导体关税。
需要指出的是,半导体关税与中国息息相关,因为中国每年都会向美国大量出口半导体产品,其中包括大量成熟制程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传感器、逻辑器件等等,这些都是美国汽车、工业设备、家电和通信企业日常离不开的零部件。
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美国政府开始高举“制造业回流”的大旗,华盛顿的政客们开始发现:虽然最先进的AI半导体由西方掌控,但大量“普通半导体”仍然依赖中国制造。
这些半导体乍看“不高端”,但麻烦就在这里:越是不起眼的零部件,替代起来反而越困难。因为谁也不会为了几美元的半导体,去斥巨资重新建立一条昂贵的供应链。
美国自己也清楚,半导体供应链重构不是“一加关税就能完成”的事情。
拜登政府花了两年时间搞“芯片法案”,砸了数百亿美元,结果英特尔的工厂还在建、台积电的美国工厂延期、大量设备的进口仍受制于各类瓶颈,美国的“普通芯片”仍然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言归正传。特朗普宣布100%半导体关税的动机,是为了让更多企业将半导体生产线转移至美国。但这招显然对中国是没有用的,因此,若100%关税真的落地,那么特朗普政府将至少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普通半导体”的价格大幅上升,进而增加美国消费者购买电子设备的成本,大到冰箱、空调,小到手机、智能手表,这些产品的价格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在感恩节、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消费季,美国民众会对商品价格的上涨非常敏感。
实际上,就在上周,特朗普就宣布取消了对200多种食品的关税——遏制节日消费价格上涨的意图非常明显。
第二个问题,就是中方的反击。在10月9日中方宣布对稀土产品和技术出口进行全方位出口管制后,特朗普政府意识到,自己任何的轻举妄动都有可能被中方用稀土进行反击。
虽然中方没有明说,但外界一般认为,10月初中方打出的“稀土牌”,是为了反击9月底美方扩大实体清单穿透性规则,以及同月出台的其他近20项对华打压措施。
然后就是我们熟知的剧情了,中方打出“稀土牌”后不到1个月,中美就在釜山举行了会晤,双方随后进入“休战期”。
别看会晤结束后特朗普嘴上强硬,声称“一两年内就能摆脱关键稀土对中国的依赖”,但现实就是,美国现在就是摆脱不了,也找不到可靠、稳定的供应——谁都知道,如果稀土真的大规模断供,美国的国防工业会第一个“掉链子”,其他民用产业也会跟着被“卡脖子”。
至于一两年后,估计特朗普自己都会忘了如今吹下的牛皮,找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过去。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方10月份果断打出的稀土牌,如今已经达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不论是半导体的100%关税,还是什么其他的潜在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只要美国想正式实施,那么他们就必须先考虑中方可能打出稀土牌的风险。
可以说,美国现在每一步都得掂量中方的反击空间。稀土牌已经让华盛顿心有余悸,100%关税更不敢贸然落地——至少在短期内,美方只能继续为这场博弈按下暂停键。-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