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23 | 来源: 循迹晓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然而就在二十多年后,曹操自己也吃了一回空城计。公元219年,当时曹操和刘备在汉中大战,曹军吃了败仗,跟随曹操多年的得力干将夏侯渊阵亡。为了报复刘备找回场子,曹操率兵进攻汉水以南,刘备派出赵云和黄忠防守。为了退曹兵,赵云和黄忠决定用传统的断粮手段,由黄忠带主力去截断曹军的运粮路线,没了军粮,对面自然就得退兵。但是这计划赶不上变化,黄忠带着主力去劫粮,到了约定的时候还没返回。赵云带着几十人出营接应,结果一头碰上了曹军,两边人数差距太大,野战肯定是打不过了,赵云带着人且战且退撤回了军营,曹军则是一路追杀,眼瞅着人就要进来了。本来副将张翼想闭门死守,结果赵云撤回来以后大手一挥,不但下令大开营门,还偃旗息鼓把仅有的那点兵全派出去,拿着弓弩在营外埋伏。曹操虽然自己用过空城计,但是他自己也是多疑的性格,看到赵云这个阵势心里也有点拿不准。在他正准备退兵的时候,赵云营帐里立刻鼓声大作,周围弓弩齐发,曹军阵脚立刻大乱,没等曹操下令就已经溃退,不少人直接慌不择路,淹死在汉水里。后来,刘备到前线视察,还因为此事给了赵云一句相当有名的评价,“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也有不少人仿效前人玩空城计的。像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他爹萧承之就使过这一招,元嘉七年,也就是公元430年,刘宋北伐失败,北魏趁机反攻,准备吃掉南朝在山东的势力。当时萧承之还是刘宋的济南太守,面对北魏大军,萧承之能调动的只有几百人,虽然在城外一度打赢了对面的前锋,但毕竟兵少将寡,实力差太大,只能退进城里。萧承之思来想去打算用空城计退兵,于是,下令大开城门,底下人纷纷表示反对,说敌众我寡,怎么还能如此轻敌放人进来。萧承之也有自己的一套解释,现在济南被围,敌我本来就是实力悬殊的状态,如果真的摆出拼死一搏的架势,反而让对手意识到咱们就这么点人,人家真的全军压上,咱们必定赢不了,如今,只能在气势上唬住他们。北魏的军队一看这城门大开,再加上之前也吃了个败仗,疑心也起来了,怎么守城也这么牛逼哄哄,一定有伏兵。再加上当时北魏几路并进,不缺这么一座济南城,于是,当即退兵支援别处去了。等到来年,别的地方仗打完了,刘宋的援兵也到了。萧承之也是因为守济南有功,得了宋文帝赏识,日后加官进爵,给他儿子篡宋建齐铺好了路。
说起来,南北朝还有好几个空城计的例子,像是西魏大将王思政到弘农主持防务的时候赶上东魏进攻,当时弘农防务松懈,城墙都是破的没修好,各种工事都没建立。一听东魏要来打,军心也开始不稳,大家都没心思打仗,觉得这破城肯定守不住。领头的王思政则是一副悠闲的样,下令把城门打开,自己解开衣服在床上安然睡觉。由他这么一搞,城内的军心反而定了下来,大家一看,你这带头的不仅不跑,还这么悠闲,肯定有后手藏着,大家都跟你混。东魏军队杀到一看,这不对劲啊,城破破烂烂的,门都没关,但是里面人都没跑,一下起了戒心,不敢继续进攻。王思政借机整备军务,修复城池,等到东魏军队回过味来的时候,城都修好了,想打也不好打了。
◇ 图为诸遂良描摹庾信的《枯树赋》
空城计看起来很灵,很管用,不过也不是谁都能用,谁都能用好。南北朝也有东施效颦的例子,最有名的一个当属南梁的庾信。这哥们在历史上以文学出名,中年出使西魏结果被扣下来给西魏当官,一直思念南方,因此写过不少有名诗赋。但他这人属于是典型的南朝文人,写诗词歌赋,抒发一下情感没问题,真的当官办事一办一个砸,尤其是不能带兵打仗。庾信在当年诸葛亮隐居的南阳郡长大,估计他打小就听了不少诸葛亮的故事传说,所以长大后对诸葛丞相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年轻的时候,庾信还经常不揣冒昧把自己和诸葛丞相相提并论。觉得自己能和诸葛丞相一样有大智慧。
侯景之乱爆发的时候,庾信正在当建康令,负责守卫都城建康的朱雀门。他就是信了之前给诸葛亮吹牛逼的文章,觉得自己的偶像诸葛亮玩空城计就能吓退敌军,那自己也行。于是他也仿照诸葛亮,弄了一身羽扇纶巾打扮,人诸葛亮传说里是焚香弹琴,旁边还俩童子跟着,这哥们直接跑到城楼上拿根甘蔗抱着啃。结果,侯景军队杀到,当时侯景的军队带着铁面具震慑对手,庾信一看这人人都带个凶神恶煞的面具,自己心里先发憷。侯景的人一看这人跟城楼上啃甘蔗,甭管这人再整什么幺蛾子,先一箭射了过去,给庾大人手里的甘蔗打掉了。结果,庾信彻底绷不住弦了,惊慌失措逃离了前线,领头的一跑,守军立刻成了一盘散沙,当即溃散,侯景乱军就这么杀进了建康城,把南方这些世家大族屠了个杆干毛净。-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