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23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当地时间11月22日深夜,在延期一天之后,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终于在巴西亚马孙雨林城市贝伦落下帷幕。
此次会议正值《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也是在气候危机核心区域首次举行的气候大会。本次大会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与全球期待,各方围绕资金、能源转型、贸易与国际合作等关键议题展开激烈博弈。
11月21日,代表参加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会历史性地首次出现美国联邦政府缺席的局面。随着特朗普(专题)政府今年1月宣布第二次退出《巴黎协定》,美国不仅未派代表出席,其或长期缺位也令全球气候治理前景蒙上一层阴影。尽管美国地方政府、商界与高校代表仍然大量到场力图填补联邦层面的空白,但在资金承诺、政治协调与国际规则谈判方面,美国缺席的影响已经清晰显现,并成为本届大会最受讨论的结构性变量。
大会临近闭幕之际,在关于能源转型路线图、反对单边气候贸易措施、推动全球南方诉求等关键议题上,中国的立场和行动备受外界关切。澎湃新闻再次独家专访了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
11月12日,嘉宾在巴西贝伦出席“推动绿色创新合作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高级别边会。
围绕美国缺席的系统性影响及其地方力量能否弥补联邦空缺、全球能源转型的分歧趋势、外部对中国的一些质疑声音、绿色技术领先与化石能源现实并存的关系、单边气候贸易措施的风险,以及本届大会在资金机制上面临的困境与出路等全球关心的关键问题,刘振民特使逐一作出回应。
专访中,刘振民不仅评价了COP30成果文件的意义,也释放了中国在未来多边气候合作中的明确信号:在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更加动荡的十年之际,坚持合作、坚持共识、坚持能源转型大方向,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以下为专访全文
美国缺席:对COP30谈判格局与资金议题的冲击
澎湃新闻:今年美国联邦政府首次缺席气候大会,我在大会上采访《巴黎协定》主要设计者之一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时她认为,美国不在或许更好,因为这样他们就无法干涉谈判了。您如何评估到目前为止观察到的美国缺席对COP30谈判进程、政治动力及关键议题的具体影响?
刘振民:美国特朗普政府今年1月宣布第二次退出《巴黎协定》,但要等通知联合国一年后才生效,所以从法律上讲,美国今年仍有资格参加COP30大会。但是,因为特朗普总统个人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他反对气候变化议程,也已经在国内撤销了主管气候变化事务的部门,所以美国这次没有派代表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61d3efa3000000001000be66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