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24 | 来源: 日新说Copernicium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特朗普 | 字体: 小 中 大
日前美国众议院完成了一项令全球瞩目的投票,议员们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法案,强制司法部公开尘封已久的杰弗里·爱泼斯坦案件档案。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焦点并不仅仅在于爱泼斯坦的性犯罪罪行,真正的聚光灯打在了白宫的主人——唐纳德·特朗普身上。
作为共和党无可撼动的核心,他曾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极力阻挠这份档案的问世,甚至公开斥责其为“民主党的骗局”;然而就在投票前的最后72小时,剧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特朗普突然改口宣称“如果有必要我会签署法案”。
这种态度上的急剧反转,乍看之下似乎是他在巨大压力下的被迫妥协,但若我们剥开表层的喧嚣,深入分析其中的政治纹理,会发现这实则是一场高难度的战术调整。
这其中不仅包含着防御性的止损,更隐藏着精密的进攻算计:特朗普试图在混乱中重塑叙事,将原本可能伤及自身的利刃锻造成打击政敌的武器。
第218个签名的决定性瞬间:强制排期权如何瓦解了议长的封锁
要理解特朗普为何在最后时刻选择放手,我们需要先了解美国国会运作中一个并不常用、但一旦启动便威力巨大的机制,那就是“解除请愿书”。
在华盛顿的权力结构中,众议院议长通常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他拥有极大的议程设置权,可以决定哪些法案能被端上台面表决,哪些则被锁进抽屉里不见天日。此前的几个月里,共和党籍议长迈克·约翰逊正是利用这一职权替特朗普挡住了要求公开档案的声浪,试图让这项提案在程序性的拖延中自行消亡。
但在美国众议院的规则设计里,为了防止议长权力的无限膨胀,存在着一个特殊的“逃生通道”,即如果一项法案能收集到过半数议员的签名(435个席位中的218个),议员们就可以绕过议长的控制,强制将法案推向表决程序——这通常被视为对议长权威的极大挑战和立法机构内部的一种“反叛”。
这一临界点在9月下旬被突破了。
随着民主党议员阿德利塔·格里哈尔瓦在特别选举中获胜并宣誓就职,她签下的名字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第218个筹码。在那一刻,特朗普和约翰逊精心构建的防御工事实际上已经宣告瓦解。面对这种既成事实,继续阻挠在政治算术上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摆在特朗普面前的账本很清晰:如果坚持反对,法案依然会因为票数达标而通过,而他本人则会因为这种无谓的抵抗被贴上“掩盖真相者”的标签,甚至引发公众对他与爱泼斯坦关系的更多联想,这无疑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路透社此前的一项民调数据则或许成了压垮骆驼的稻草。数据显示,尽管特朗普在共和党内拥有极高的统御力,但在处理爱泼斯坦档案这一具体问题上,即便是他的铁杆支持者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犹豫和保留。这种民意与个人崇拜之间的脱节,也迫使着特朗普必须重新评估局势。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