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24 | 来源: 真故研究室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北京 | 字体: 小 中 大

图 | 东成的居家穿着,一套小十万
SKP以外,其它商业体、餐饮和住宿,也都插上了温度计,把上了脉。
10月10日,开了31年的北京百盛复兴门店宣布,将于今年12月31日正式关闭。老北京人都还记得1994年3月,这家来自马来西亚的百盛集团,在北京开了品牌旗下首家中高端百货商场。
内地市场的加持,让百盛成了港股百货龙头,在2011年创下高点,年赚11亿净利润。然而,这之后却一路走下坡。纵使它地理位置卓越,位于富贵云集的西二环金融街,但它仍然难抵时代洪流。
如果说百盛的关门是因为业态老化,与它一公里之距的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GUCCI门店,先行也于今年9月就关门大吉,原因据传是业绩低迷。一条金融街,也养活不了一家就在办公室楼下的GUCCI店。
酒旅住宿也同样如此。大众也许还有印象,在三年特殊时期甫一放开时,北京汉庭、速8、如家等性价比高的酒店,一晚住宿价能飙涨到400-700元不等,一些核心地段甚至上蹿到800多元,价格远超低线城市五星级酒店。
很多访京游客对部分京城酒旅留下了“房间小、设施破、价格贵”的印象。如今北京酒店显示的是另外一种颜色。
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今年上半年,一共有 1613 家酒店年营业额超过200万元,但平均下来,每个酒店每月的利润只有6179元,甚至不够单个员工的社保缴费基数下限。
餐饮方面,大家也吝啬了钱包。如今在北京最火的餐饮馆子,绝不是取消了10%服务费的全聚德,也不是全靠外地游客撑起的四季民福,而是紫光园、南城香、和从济南杀过来的“意大利复兴餐厅”——超意兴。十几、二十几块就能吃顿美味的南城香油条和豆腐脑、紫光园的包子和麻饼,以及把子肉快餐,大家不再为面子和社交发愁,而是为理智买单。
在这些性价比餐厅攻城略地的背后,有以前风靡市场的“社交商务型餐饮”纷纷败下阵来的原因。比如就在前不久的9月,在京城开了近30年的日昌餐馆(粤菜),以及被评为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富临饭店(粤菜馆,代表菜是阿一鲍鱼)就接连宣布关门歇业。
而去年4月,北京两家老牌米其林餐厅Opera BOMBANA和TIAGO也宣布停业,其中Opera BOMBANA曾连续三年蝉联北京米其林指南一星餐厅,而TIAGO又被称为“北京泰餐天花板”。
相关人士指出,这种偏社交的餐厅近来日子都不好过,反而是性价比的、实惠的,或者真的有特色的,活得相对不错。
北京消费,正在经历一波“腾笼换鸟”。
#03
换一个活法
其实细观北京街头巷尾,消费的节奏从未停滞,只是悄然换了一种步调——秋冬离去,春夏便如约而至。叶子变了模样,人们在流转的时光里,换了一种活法。
社交型的米其林或许悄然退场,但主打平民美食的米其林“比登推介”——方砖厂,却在北京越开越多。其中那4元一个的糖油饼,早已悄然成为中外游客之间新的社交货币。
昂贵的粤菜馆或许渐行渐远,但沙县小吃、黄桥烧饼、杭州包子铺却愈发常见。从前它们或许不入流,但如今它们就是烟火的主流。
街景的变化背后,是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选择的变化。
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任职的董方,2021年3月于北五环外的天通苑购置了一套近百平的自住房,每平米四万出头,总价近400万,月供一万五。今年上半年,他果断卖房转租,虽略有亏损,却换回三百多万现金。“在这个时代,手握几百万现钱,及时‘下车’,睡什么床、吃什么饭,心里都踏实。”-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